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如火如荼展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哈尔滨市区内的棚户区涌入大量外来者也成为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之一。这些棚户区大多建于解放前或解放初期,除了极少部分本市居民居住外,棚户区最主要的居住者就是外来者,这里俨然成了他们初入城市后最重要的生活场所。 本研究以哈尔滨H社区作为个案,试图通过一场拆迁事件发生前后生活的观察,呈现社区外来者的日常生活情况,特别是外来者在城市中所经历的生活困境以及他们在面对城市生活时的不同选择。本研究采用了田野调查和非结构访谈的研究方法。经过多次社区采访,本研究逐渐清晰了H社区外来者迁徙的路径与历程,尝试对外来者社区各方面生活的描述,探索发现隐藏在生活常态下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特别是在研究中提出了外来者在H社区生活中需要面对的现实困境。包括居住困境、身份困境和发展困境。同时探讨了外来者在拆迁事件前后对生活去留问题的选择态度。本研究还试着探讨在城市化改造过程中应该如何对待城市中的外来者和棚户区,认为这类社区对刚进入城市的外来者是具有价值的,并深刻思考城市改造未来走向。 因此,本研究始终认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棚户区问题是值得关注的。而对居住在棚户区当中的外来者来说,这类城市棚户区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为外来者提供了初入城市的落脚之地,为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