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中国在西部地区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经济建设,即“三线”建设。目前,学术界对“三线”建设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除了从整体上进行研究和探讨外,对各省“三线”建设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青海省是国家“三线”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青海省“三线”建设开始于1965年到1973年结束,历时九年,是我国乃至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罕见的壮举。本文主要考察了青海省进行“三线”建设的背景,认为20世纪60年代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恶化,中国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及国内政治“左”倾化导致国家领导层对国家安全环境作出过度反应,从而促使党和国家“三线”建设决策的形成。论文认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军事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青海省“三线”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青海省自身经济落后,技术薄弱,人口匮乏,人才不足则成为青海省“三线”建设的不利条件。论文通过对青海省“三线”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历程进行述评。将青海省“三线”建设分为1965-1966年的第一次建设高潮,1967-1969年“文革”中的建设相对停滞及发展时期和1969-1973年的第二次建设高潮等三个主要阶段。最后总结了青海省“三线”建设的意义,反思青海省“三线”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教训。本文力求客观复原青海省“三线”建设的决策和建设过程,并对青海省“三线”建设的历史意义进行评析。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战略基地”建设,青海省“三线”建设促进了青海省工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推动了青海省人口与人力资源的增长,在青海省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