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中译英无稿交替传译任务实践报告,论文启发来自作者初学口译练习过程中受语言外壳所困而产生的针对性研究,所描述的口译任务是作者参加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实习老师以及课堂活动组织者周老师针对河南大学留学生举办的中国版权现状汉语课堂专题讲座,选取对周老师的主题演讲《版权产业创新,引领中国经济》的现场口译作为文本的案例分析对象,从释意派理论的三角模型出发,探讨脱离语言的外壳对于译员在交传实践中的影响,进而探索如何从脱离语言外壳的角度出发,形成一套训练方法,为梦想成为专业口译员的学生们在练习的初级阶段(本报告的初级阶段指学习口译的前三个月)提供帮助。在第一章回顾任务过程时,报告重点描述了“译前准备阶段”,将译前准备阶段分为会前准备和临时准备两种情况,详述了每个阶段笔者的工作内容。在第二章释意理论回顾里,报告重点讲述了释意理论的历史及中心思想,和其所涉及的三角模型,其中,更加详细的向读者介绍了脱离语言外壳的概念,含义和对交替传译的影响。在第三章案例分析中,作者针对长难句,改口及误译问题及忠诚度三个方面选取了具体的材料进行分析。通过对任务的描述和案例分析,报告得出如下总结:1,再一次证明了译前准备的重要性---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对翻译任务的实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对背景知识的补充,有利于译员高质量的翻译;2,在长难句翻译的过程中,要想迅速的进行输出,除了大量的练习外,脱离语言外壳针对性练习是帮助初级阶段的学员迅速提高的有效的方法。3,脱离语言的外壳能够帮助译员减少犹豫,改口以及误译次数,并进行准确流利的翻译。4,在译员的初级学习过程当中,用作者建议的方法进行脱离语言的外壳方面的训练,以便获得口译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