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运动将西方导入了一个无论在日常生活、社会制度、价值观念还是在思想方式上都迥然有别于传统社会的全新世界。人在这个世界中不再是“神”的奴从,他们用理性将“神”踩在脚下转而把自己武装成为世界的新主宰。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理性逐步显露其独裁本质。它以“同一性”的强权剥夺了一切属于非理性领域的人性的合理诉求,最终造成了人性的分裂,也使现代文明步入了危机。 作为诗人和哲学家的席勒敏锐地观察到了这种“现代性后果”,提出通过审美教育激活人性中的感性机制,用感性力量反抗理性的霸权和专制,最终求得人性两大机能的和谐与平衡。席勒美育思想由于在感性权利伸张方面的高强力度而引导了审美现代性的第一次出场。本文便是立足于席勒美育思想的基本原理,力图从审美现代性的视角多层次地审视席勒美育思想,赋予其新的理论内涵和时代意味。 全文分五个部分(章):导论部分解析现代性、审美现代性、教育现代性三个重要概念;第一章,概述中国新时期席勒美育思想研究状况,通过对学术史的梳理提出新的问题,从中明晰席勒美育思想的审美现代性研究的本土学术情境;第二章,从社会工业化进程、启蒙现代性规划、康德美学、教育现代性四个方面探究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多重背景;第三章,从四个角度全面深入剖析席勒美育思想的审美现代性内涵:一、感性的回归。席勒针对启蒙理性的偏至而导致的人性分裂,提倡通过审美教育来恢复感性的合法权益,最终使感性在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