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2000年,在贵州沿河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对核心区(9只)和实验区(7只)2群黑叶猴行为进行了为期47天,193个小时的野外观察,共获取5468个野外行为取样数据。通过对相同生境不同季节、不同生境同一季节和不同生境全年的黑叶猴行为的分析和比较,获得如下结论: 1、在沿河麻阳河自然保护区,栖息于较好生境的黑叶猴,主要影响其季节性行为变化的因素是天然食物和环境温度,同时其行为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性较为明显;而对栖息于较差生境的黑叶猴而言,其季节性行为变化的规律性较为不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农作物和人为活动。 2、春季,导致黑叶猴在较差生境中行为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境质量和人为活动影响;夏季,导致较差生境黑叶猴行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食物种类和人为活动干扰;秋季,黑叶猴在不同生境下的行为差异较大,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生境质量和人为活动影响;冬季,影响不同生境下冬季黑叶猴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种类和生境质量。总之,全年各季节不同生境下黑叶猴的行为差异较大,且表现出影响因素随不同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3、万家黑叶猴主要行为全年发生时间量相对固定,主要行为和次要行为分化明显,而香菇坝黑叶猴主要行为发生时间量季节性变动大,相对全年来说主要行为和次要行为分化不明显;生境较差的黑叶猴其季节性的行为改变幅度远大于生境较好的黑叶猴;在生境较好的地方,黑叶猴季节性的全日行为改变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和食物能量等自然因素,在栖息条件差的地方,黑叶猴季节性的行为改变主要影响因素则是农作物和人为活动等人为因素。 4、栖息于生境较好地区的黑叶猴,其全天主要行为多发生在下午;而栖息于生境较差地区的黑叶猴,其全天主要行为多发生在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