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UTOSAR标准架构的智能远程防盗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a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物流公司管理商用车车队存在的各类安全性问题以及现有车联网系统存在的下列不足,包括防盗功能不够完善,数据传输安全性不高,通信规范程度有待提升,汽车电子软硬件耦合性高等,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应用于物流公司的智能远程防盗系统,其中主控制器以AUTOSAR开放软件架构为标准开发,远程平台与车载终端实现JT808交通标准通信,车内网络实现CAN总线安全通信,该系统可以帮助商用车实现互联互通,协助物流公司实现车队安全管理。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为彻底隔离底层硬件和上层软件,提升代码重用性与可靠性,提高开发效率,本文设计了基于AUTOSAR开放软件架构的安全防盗主控制器。基于AUTOSAR分层架构,将主控制器功能设计成应用层中软件组件形式,并设计软件组件之间交互的接口,同时将主控制器的外设驱动、通信以及调度中断以模块化形式在基础软件层实现。2.为防止CAN通信总线上明文传输的数据受到攻击,本文在XXTEA异或加密算法和HMAC认证算法的技术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动态加密机制来提升CAN通信安全性,并设计了计数器更新机制来规避计数器溢出风险。该机制有效防御了针对CAN总线的重放攻击和数据篡改攻击。3.面向物流公司数量庞大的商用车终端接入和通信数据规范化需求,设计了一个基于JT808协议的设备接入平台,使用负载均衡模块将大量接入终端均匀分布到各个服务器上,使用连接中心模块实现终端鉴权、上行数据的解码和下行数据的编码。4.基于上述工作,本文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由前端输入模块、主控制器、远程信息处理终端、设备接入平台、远程信息管理平台组成的智能远程防盗系统,具有刷卡解锁、远程控制、授权时间段管理、终端接入及鉴权、用户隔离和信息查询等功能,并对该系统展开安全风险评估和系统功能测试。
其他文献
针对湿地公园设计量化指标要求以及设计过程中对湿地生态系统中各要素间影响的考虑,本文将共生理念引入湿地公园设计中,灵活运用其中多要素联系的观点,结合量化模型和方法,构建了湿地共生设计理法体系。同时,以山东省日照市陈疃河湿地公园为例,运用共生设计理法体系进行设计实践,尤其在湿地公园水境(水环境安全)、生境(动植物生境营建)、人境(游览分区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探索。主要内容如下:一、构建湿地共生设计体系
杭州西湖环水一周的建筑点染而成的风景画面,展现出人工与自然的高度协调,是园林建筑与水域环境结合的成功典范,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滨水景观空间提供了参考。本文以杭州西湖滨水园林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建筑空间组合理论为指导,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对其所具有的空间审美意境及地域文化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在西湖滨水园林建筑的布局模式方面,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整理出120个滨水园林建筑的分布现状、造型风格、图
社区花园起源于欧美,至今依旧流行于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地区,近年来,“社区花园”也逐渐频繁地出现于我国的新闻报道与学术研究中。社区花园从19世纪起发展至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作为城市绿地空间的一种组织形式,不仅是对城市绿地的有效利用,还意味着联结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理想化空间,是一个极富感染力的词组。论文旨在探讨社区花园的营建策略与其自身实现要素。首先,在梳理中外社区花园文献报道的基
城市原水(即将进入水厂的地表水源)水质直接影响到水处理过程和饮用水质量,进而影响居民身心健康乃至社会和谐稳定。有机污染物对供水原水水质具有很大威胁。其中,有色溶解有机物不仅是供水原水中天然有机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跟水处理过程某些消毒副产物的产生有着密切关系,需要重点关注以免影响供水质量。因此,对供水原水中有色溶解有机物进行快速有效地检测和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因具有信息量多、选
作为典型河网城市,杭州主城区内有河道470条。依托于纵横河网的滨河绿道与城市空间紧密交融,是服务人群范围最广的绿道类型,有分明的时空使用特征,如何协调绿道环境与人的游憩行为,合理匹配游憩机会,将成为绿道提质的重要方向。本文从杭州主城区滨河绿道中选取10个样本,以游憩机会谱理论为指导,从物质环境、社会环境、管理环境3个维度、18个指标因子,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研、Arc
快速城市化导致了许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BGI)则为此提供了一种综合解决方案,但现有研究中对平原河网地区BGI识别与构建的关注较少。本研究基于连通性识别出了相对重要的蓝绿廊道,相比于现行相关规划对“蓝色”河流要素的关注度更高,融合水系连通性评价的BGI构建方法对于平原河网地区蓝绿空间的科学规划与管理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嘉兴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是中国现代城市公园的优秀范例,借古开今,具有重大创新和突破意义,对现代城市公园的传承创新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杭州花港观鱼公园景观空间展开量化研究对于指导我国现代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具有重大意义。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对花港观鱼造园手法的定性分析,已有对花港观鱼公园植物物种、植物景观空间等方面的定量研究,但缺少对于公园整体景观空间、景观空间序列组织和游人视觉感受等方面的量化分析。本研究以
海洋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使海岛聚落与内陆聚落形态存在差异,呈现出其特有的风貌。在海岛发展建设过程中,延续其独特性是重要的命题。本文着眼于聚落的空间结构和海洋宗教信仰,以嵊泗列岛为例,研究浙江省海岛聚落形态特征与演变规律。首先通过对聚落边界形态分析,发现嵊泗海岛聚落早期多呈团状。发展中受到多方不均衡因素影响,向带状或指状演变。最终由于海岛山地的约束,稳定在带状或指状。部分村落由于填海行为,由带状或指状
中国自然山水园是中华民族风景园林的代表,尤以文人山水园为特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然山水园滋养于“天人合一”思想,与山水文化相融共生,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随着社会背景、使用需求、技术水平、审美情趣等发展而变化。传承中国特色的自然山水园具有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目前与中国自然山水园传承与实践相关的研究,多从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出发,对其特征进行描述与概括。本文
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休闲农业多元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各地开始探索未来乡村地区景观发展的新形态。乡村花园具有较高的景观辨识度与观赏价值,倡导在不失乡村根本的基础之上,保护乡村的资源环境,延续乡村的文化底蕴,挖掘乡村的特色亮点,提升乡村的发展活力,是利用乡村自然基底、符合创新发展与生态设计理念的乡村景观新形式。然而,国内目前尚缺乏关于乡村花园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案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