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偶像剧是以主人公的爱情为主要情节线索,以年轻靓丽的偶像明星为主要演员,以青春时尚为风格定位的一种重要的电视剧类型。在中国内地,它发端于1998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经历了2014年“一剧两星”政策和2018年台网联播、网络独播盛行的两大时间拐点后,中国内地青春偶像剧的制播状况虽然变得更为复杂,但创作也日趋繁盛。2010年至2019年十年间,产量逐年增加,整体质量稳步提升,这与社会观念发展、媒介环境变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变化在中国内地青春偶像剧的主要人物的角色设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角色设定包含角色的身份设定、角色的关系设定和角色的价值观设定。在角色的身份设定上,尽管近十年中国内地的青春偶像剧中仍旧相当程度的保留了“霸道总裁”和“灰姑娘”这样的传统视阈下的性别社会身份,但也涌现出“暖男”和“女强人”这样的反传统性别社会身份;在职业设定上,基于对近十年201部青春偶像剧及其402个主要角色的分析,共有76种不同的职业设定,其中有近一半角色都存在随着剧集发展职业发生变化或社会阶层有所跃升的情况,但在性别与职业类型的关联上,仍固守着较为传统和刻板的性别印象。尽管十年来,青春偶像剧的身份设定呈现出职业多元化和普通人物得以广泛呈现的进步趋势,但对于爱情的获得与角色的身份地位间的必然关系,以及女性角色的身份设定上的缺乏突破值得反思。在角色的关系设定上,近十年中国内地青春偶像剧较为常见的是对立的基本角色关系、作为障碍的三角关系和互相交织的双生双旦关系。这些不同的角色关系并非彼此孤立存在于剧集之中,而是互相影响勾连成一张丰富的角色关系网,它有助于丰富人物性格,实现情节的推进和反转,并有效稳固剧集的整体结构。在角色的价值观设定上,中国内地近十年的青春偶像剧在爱情观、职业观和道德观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爱情观设定从女性被动受爱到男女平等发声;职业观设定从过去被青春偶像剧极大忽视到被着重展现,并将之与个人理想和信念结合在一起;道德观设定从过去的简单的道德制高点批判到理智的讨论和反思,不仅展现了角色本身作为中国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和多元的价值观,也体现了社会对价值观采取了更为包容、客观和理性的态度。中国内地青春偶像剧的市场潜力和拓展空间是巨大的,角色设定研究为从业者和学者提供了新思路,利于创造更加鲜明立体的角色,丰富青春偶像剧的角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