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选择广东省中医院骨科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手法+微创手术(PKP)、微创手术(PKP)及手法治疗,比较三法对治疗前后椎体高度、后凸角等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性,评价三种方法的疗效,探讨三种治疗的优缺点,寻找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别采用手法+PKP、PKP及手法治疗的方法,通过测量三法治疗前后的椎体高度、脊柱后凸角及观察三法治疗前后的疼痛指数、功能障碍指数及并发症等情况,分别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法+PKP治疗组30例患者42个椎体均成功完成手术,每个椎体手术时间平均53.0min,术中患者无下肢或躯干麻木感,椎体骨水泥注射量为1.10~5.00ml,平均2.82ml,骨水泥分布良好;治疗前后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发热、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6.7%。PKP治疗组30例患者36个椎体均成功完成手术,每个椎体手术时间平均63.6min,术中患者无下肢或躯干麻木感,椎体骨水泥注射量为1.00~6.00ml,平均2.85ml,骨水泥分布良好;治疗前后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每个椎体的手术时间、卧床天数、住院天数、疼痛缓解、生存质量情况及椎体高度方面均较手法+PKP组差,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保守治疗组30例患者共56个椎体压缩,经治疗后,疼痛症状亦有缓解,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比较,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卧床时间平均30.7天,并发症发生率达20%。在与微创手术治疗的比较中,除住院费用较低,2周后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外,椎体高度、后凸角、功能障碍指数及卧床时间方面均较微创手术治疗组差,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手法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相结合治疗可以快速、明显缓解疼痛,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避免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且在疼痛的缓解及生存质量的提高程度、椎体高度的恢复方面亦较单纯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为佳,其住院费用无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亦无延长。保守治疗可以使疼痛症状缓解,治疗费用较少,可轻微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椎体的高度及后凸角,但治疗周期较长,并发症发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