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法”是书法之所以为法的一个桥梁,只有通过该桥粱书法才能得以物质上的生存。在各种笔法中,每一种笔法都担负着与自身对应的任务,行使其应有的功能,从而表达一定的审美要求。
“绞转”笔法作为书法用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展示其无穷的审美精神。一般末说,“绞转”多在篆隶中使用,圆转而行,富于弹性,有厚重的体积感。草书中使用“绞转”笔法,能使快速流转的线条不飘浮,入木三分,坚实有力。占人书论中,虽然很少对“绞转”作名词上的解释,但与“绞转”笔法相关联的用笔技巧多有存在。不过,作为技巧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与其内在构成原理,古人鲜有论及。更多的是对类似笔法所产生的效果的形象比喻,如钟繇《用笔法》中有:“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点如山摧陷,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诸如此类。
本文通过对古人有关“绞转”笔法的梳理和当代学者对“绞转”的学理总结的分析,阐述了“绞转”笔法的实质,对它的实现和要领组成作详尽的解说。通过对历代草书大师的用笔分析,阐明了“绞转”笔法因作者用笔习惯和审美追求的差异所衍生的个体特色,即同足“绞转”,却因书写者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最后通过对“绞转”笔法在草书技巧中与其他要素,如“断点”、“虚实”、“提按顿挫”、“节奏”、“结构”、“材料”等关系的分析,阐述了“绞转”笔法的不可独立性,只有与其他笔法要素桐辅相成,才可以实现“绞转”笔法的全面追求,从而真正做到“法为我用”,所谓“得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