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运用国家投入资金的方法,引导私营华商保险业走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是实现对私营保险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步骤。本文以1949-1952年上海私营华商保险业的公私合营为研究对象,运用档案史料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在上海市军管会金融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领导下,私营保险业从混乱、无序、依赖外商和相互排挤转变为统一、独立、团结、合作的局面,最终实现公私合营的过程。同时,本文探讨了私营保险业的公私合营对社会主义保险体系建立和为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经验的重要意义,也对保险业公私合营所带来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公私合营前上海私营华商保险业的背景,这一部分从解放前后私营保险业的基本情况和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对私营保险业的初步整顿两方面,探讨了公私合营的历史背景及其前提和基础;第二,上海私营华商保险业的公私合营,这一部分主要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在准备阶段,初步淘汰了组织不健全的私营保险公司、打破了外商保险业对再保险市场的垄断、促进了保险业务的稳定,在实施阶段,则通过财产重估、资本调整、清产核资、定股定息等步骤后,最终实现了私营保险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第三,对上海私营华商保险业公私合营的历史反思,这一部分从私营保险业公私合营的成效、不足和当代启示,全面分析了私营保险业公私合营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其现实意义。保险业是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保险业在增加就业、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发了社会对私营保险业新的思考。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这一段特殊历史时期中上海私营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反思,对于现代保险业的发展、保险体制的改革、保险公司的经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