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私营华商保险业公私合营研究(1949-1952)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q445057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运用国家投入资金的方法,引导私营华商保险业走公私合营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是实现对私营保险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步骤。本文以1949-1952年上海私营华商保险业的公私合营为研究对象,运用档案史料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在上海市军管会金融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领导下,私营保险业从混乱、无序、依赖外商和相互排挤转变为统一、独立、团结、合作的局面,最终实现公私合营的过程。同时,本文探讨了私营保险业的公私合营对社会主义保险体系建立和为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提供经验的重要意义,也对保险业公私合营所带来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公私合营前上海私营华商保险业的背景,这一部分从解放前后私营保险业的基本情况和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对私营保险业的初步整顿两方面,探讨了公私合营的历史背景及其前提和基础;第二,上海私营华商保险业的公私合营,这一部分主要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在准备阶段,初步淘汰了组织不健全的私营保险公司、打破了外商保险业对再保险市场的垄断、促进了保险业务的稳定,在实施阶段,则通过财产重估、资本调整、清产核资、定股定息等步骤后,最终实现了私营保险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第三,对上海私营华商保险业公私合营的历史反思,这一部分从私营保险业公私合营的成效、不足和当代启示,全面分析了私营保险业公私合营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其现实意义。保险业是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保险业在增加就业、扶持社会弱势群体、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发了社会对私营保险业新的思考。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2年)这一段特殊历史时期中上海私营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和反思,对于现代保险业的发展、保险体制的改革、保险公司的经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近几年黄河防洪工程建设中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防洪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应加强档案管理宣传,强化合同管理,提高参建各方有关人员的
中国现有的政治平衡机制保障渐进式政治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今后,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政治发展的平衡机制,继续保持权威与民主的平衡,建构协作式国家与社会关系,增加现有政
在设计电子器件的机箱时,根据实际情况,一些电子器件需要避免低温或者高温的影响,最普遍的方法是加装加热器和散热器。以下介绍如何设计加热器和散热器的安装位置,进而使整个系统
《物权法》在保护农民利益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赋予了农民实实在在的物权。但《物权法》的条文也清楚地表明,它还存在有一定的缺陷,它努力的空间还很大,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农
外部防雷装置主要是指防直击雷的装置,即: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近年来,笔者在图纸审核和竣工验收的工作中经常见到这些装置的设计与施工不符合国家规范甚至出现严重缺陷
为提高供电可靠性,达到少停多供电的目的,我局积极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自2000年5月以来已成功作业2000余次,尤以带电断(接)电源居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对10kV
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尤其是在遭遇诸如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时,如何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到尽可能减少损失,及时恢复供电,是世界各国电力部门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日本,因自然灾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