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发展策略研究——基于空间结构的视角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做为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在其形成、生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交通、社会问题。交通拥堵作为影响千家万户日常出行、制约城市运行效率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城市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跳出就交通论交通的研究思路,打破单纯考虑交通供给与需求的传统思维模式,从研究路径上创新,重点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出行的影响作用及内在机制,提出空间结构作用于交通结构的两个研究视角:单中心与多中心和就业一居住均衡;其后,分别以中国大城市和上海为案例进行了计量检验;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础之上,尝试构建了适合于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模式,并提出我国特大城市交通疏解的战略取向。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视角的选择、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等; 第二章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对多中心和单中心能否节省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进行了辨析,提出了空间结构作用于交通结构的第一个研究视角; 第三章引入了就业-居住均衡的概念,然后介绍了国外学者关于就业-居住均衡对城市交通结构影响的争论,提出了空间结构作用于交通结构的第二个研究视角; 第四章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检验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结构的作用机制,探索其作用规律,为特大城市交通疏解思路的提出提供实证支持。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内容:采用国内20余年计40个城市交通出行样本资料,对影响我国城市交通出行的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并将结论与国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其后,运用上海居住、三次产业从业人口数据对“就业-居住”均衡和交通出行的关系进行计量检验; 第五章以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果为基础,尝试构建适合于我国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空间模式,并提出我国特大城市交通疏解的战略取向。 第六章对全文的主要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压力的不断增大,滨海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为了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人类通过围填海为沿海地区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在一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目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了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阶段。在这种大背景下,实现以公共产品服务为中心的政府
近年来,耕地流转速度越来越快。目前我国农地流转面积已经超过了承包土地总面积的30%,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耕地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耕地自身的资源条件差异导致土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