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分析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并结合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来阐述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会对货币供给的主动性和可控性造成影响,加大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研究我国目前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能够为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论证了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和货币政策的选择。
本文首先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货币内生性的研究成果,对各种代表性的研究进行比较和评论,并结合我国实际对货币内生和货币政策问题作了阐述,为下面的研究作引。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一般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方法对我国货币内生性问题进行定量研究,包括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主成份分析等,并联系中国实际,从制度内生和需求内生方面分析了货币供给的内生特征。进一步地,考察了货币供给内生与金融市场发展的内在联系,从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的角度探讨金融市场发展,特别是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影响机制和程度。货币供给的内生特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政策效力。本文在开放经济的视角下,讨论内生货币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并创新地将内生货币冲击引入传统的一般均衡模型,创造了一个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信贷宏观模型,旨在为我国改革过程中的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本文主要结论为:(1)信贷扩张(国内因素)和外汇占款(国际因素)是造成基础货币内生性的主要原因;(2)内生货币创造不稳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3)内生货币模型的分析结论认为,利率规则的效果优于货币供应量规则,模型变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利率规则更有利于稳定经济和降低福利损失。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上。首先,在研究内容上,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对中国的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在确定货币内生的条件下,将内生货币引入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分析内生货币冲击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将内生货币与货币政策有机结合,为货币政策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在研究范式上,本文在运用各种计量工具的同时,从生态金融、制度内生和需求内生等角度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解释,并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对内生货币供给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抓住内生货币这个问题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生货币创造不稳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肯定了内生货币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严重影响之后,本文创新的将内生货币冲击引入传统的一般均衡模型,创造了一个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信贷宏观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变量分析,得出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意义的结论,为前文的实证分析和我国货币政策实践提出了理论注解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