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规划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生态环境规划产生于19世纪末叶,经历了萌芽、形成与发展、现代生态规划三个阶段,国内外许多学者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中,涉及生态环境规划的内涵、方法和对策建议等多个方面,其理论和实践不断得到拓展。我国生态环境规划起步晚、发展快,研究尺度主要是城市,内容多集中于景观生态规划。论文以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研究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并以长春市净月潭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作为实证研究。从而丰富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内容,为净月潭生态示范区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依据。(1)生态环境规划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与净月潭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规划相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如生态学理论中的景观生态学理论、自然保护理论、生态经济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2)探讨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建立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规划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指标体系,并对建设目标的可达性进行分析。(3)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区内生态适宜性评价,完成生态功能区划,将净月潭生态示范区划分为生态控制区、水源涵养区、新城建设区、现代农业产业区和生态保护区。(4)对净月潭生态示范区五方面建设内容进行规划,包括生态产业体系建设、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生态人居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和能力保障体系建设。并设立法制、组织、资金、技术和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生态环境规划科学、有效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