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三维多天线(3D MIMO)技术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5G)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3D MIMO技术的前提需要建立一个准确且实用的3D MIMO信道模型。针对该问题,本文根据WINNER标准建立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多天线(3D MIMO)技术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5G)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3D MIMO技术的前提需要建立一个准确且实用的3D MIMO信道模型。针对该问题,本文根据WINNER标准建立适用于理论研究的3D MIMO信道模型,并深入分析3D MIMO多用户系统容量。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第一,深入研究3D MIMO系统特性,并对比与2D MIMO信道与3D MIMO信道之间的主要区别。在WINNER标准的2D MIMO信道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仰角维度,建立3D MIMO物理信道模型。第二,建立3D Kronecker信道模型。在3D MIMO物理信道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发射端相关矩阵与接收端相关矩阵的封闭表达式,从而建立3D Kronecker信道模型,并对比3D Kronecker信道模型与3D相关信道模型的参数计算复杂度。最后利用蒙特卡罗仿真验证3D Kronecker信道模型的正确性,仿真结果显示3D MIMO信道相对于2D MIMO信道有更低的空间相关性和更高的信道容量。同时,也暗示Von Mises Fisher(VMF)分布更加适合描述3D MIMO信道中的角度分布问题。第三,建立3D Weichselberger信道模型。3D Kronecker信道模型不能有效的描述真实信道的特性,针对该问题,建立3D Weichselberger信道模型。并从理论上分析两种模型,并得出3D Kronecker信道模型是3D Weichselberger信道模型的特例的结论。仿真结果显示,3D Weichselberger信道模型能更准确的描述3D信道特性。第四,分析3D MIMO多用户系统。深入研究MIMO多用户系统,并对比2D MIMO多用户系统与3D MIMO多用户系统之间的差异,提出并证明了3D MIMO多用户系统容量大于或等于2D MIMO多用户系统容量的结论。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无线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无线资源管理技术的发展需求,对无线资源分配算法进行了研究。基于效用函数与博弈论,对WiMAX OFDMA系统中的无线资源分配算法
随着网络和视频压缩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视频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提供可靠和质量稳定的网络视频服务,需要准确评估传输视频的质量。在网络层评价传输视频的质量时,基于
脉冲星是一类自转周期非常稳定的中子星,其最显著的特性是所辐射信号的周期均匀性,这一特性使其在计时、导航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导航定位发展
遥感摄影测量能够获取大量的、大范围的资料数据,并且在采集信息时受时空等条件限制较少,现在已经成为地球环境信息提取的重要手段。随着空间遥感技术的发展,在获得极其丰富的信息的同时,越来越强烈要求对多角度、多传感器甚至是多平台之间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信息互补,来弥补单一遥感影像信息的不足,基于多角度遥感图像对目标进行三维空间信息提取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随着三维信息提取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物体三维空间信息描述
共振隧穿器件由于具有高频高速的特点,适用于制作太赫兹波段的振荡源器件。利用共振隧穿器件制得的振荡源是目前唯一一种可独立在室温下工作、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太赫
3GPP长期演进(LTE)项目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标准,是近年研究无线宽带领域的热点。由于LTE系统采用OFDM技术,其系统性能对同步误差极为敏感,同步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
分布式视频编码(Distributed Video Coding)基于Slepian-Wolf理论和Wyner-Ziv理论,对两个或多个独立同分布的信源进行独立编码,然后由单一解码器利用信源之间的相关性对所有
脉冲星是一种快速自转并具有强磁场的中子星,其最显著的特性是其所辐射信号具有周期均匀性,这一特性使其能够为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大椭圆地球轨道、地月轨道及星际空间飞
量子信息处理是一门横跨物理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处理信息的手段和方法。量子纠缠在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领域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已广泛应用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