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投资是影响企业价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对于投资而言,一直以来都是财务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中国正处于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特征尤其突出,在此背景下,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无疑会对我国改革的进程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已有的研究对于信贷资金的配置问题已经进行了非常客观的研究,但这种信贷支持是否导致低效率,又造成何种低效率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具有更低的效率,信贷资金过多地投放给国有企业意味着资金配置低效率。既然国有企业可以获得更多贷款,为何企业价值仍然不如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是通过何种方式造成的呢? 基于以上逻辑,本文选取2006-2011年间上证所和深交所的上市公司数据,选取最终控制人为国有和民营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的方法具体考察了股权结构、信贷资源与过度投资、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首先从融资的角度发现由于存在信贷歧视,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资源,并且获取的信贷资源规模越大,公司价值反而越差;进而从投资的角度发现其背后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获取大规模信贷资源的同时,其过度投资更加严重,从而降低了公司价值。本文进一步对国有企业样本进行分类,发现地方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比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资源,同时造成过度投资导致公司价值降低。究其原因,本文认为由于国有企业信贷资源充足,国有企业选择增加投资机会,扩大投资规模,出现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从而导致在高信贷资源的配置下出现了低效率的现象。本文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影响国有企业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因素很多,过多的政策性负担也可能造成国有企业价值的降低,如雇员超雇等。 本文得出的结论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金融制度的改革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不仅要积极要求国有企业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同时也要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