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模式及其产学创新体制

被引量 : 48次 | 上传用户:a42145520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有力杠杆。各个国家都想在世界高技术产业化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因此技术创新成为一个重要话题。但要使一个国家确立其高技术产业优势,仅仅依靠一两项尖端技术创新成就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建立某种有助于技术创新持续进行的社会体制。美国的硅谷是一个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典型区域,它不仅为美国的“新经济”作出了娇人的贡献,而且也以其独特的区域创新体制成为各国政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尽管硅谷的高技术产业已经由计算机产业延伸到互联网和生物技术产业,历经了几代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而且从60、7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硅谷复制的阵阵高潮热潮,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各种形态的高科技园区,但是对硅谷的学术研究才刚刚开始,目前还没有充分的理论和经验数据来解释它成功的奥秘。为此,本论文尝试就这方面做一些探索。本论文主要从技术创新体制构建的角度来研究和思考硅谷现象和硅谷模式,以期找出技术创新可持续实现的一种有效体制。对硅谷做这样一种思考,不仅有助于我们发现高科技时代产业实现的社会形式,认识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基本规律,而且也可能为各个地区和国家提供一种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政策依据。由于硅谷提供了知识经济赖以孕生的技术动力,形成了一种有益于知识经济成长的社会组织形式,因此,对硅谷的研究还可能为知识经济的健康成长探索出一种有效的社会体制。本论文的研究有两个基点:问题意识和整体思维。问题意识要求作者对已有的种种研究和思考做批判性地反省,并对中国在建设高技术产业区和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不足做理性思考;整体性思维则要求作者把整个硅谷的创新活动进程纳入一个系统中来考察,用一种机体论的观点来考察硅谷所发生的一切。为此,论文关注的主要问题是,硅谷的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它对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有什么启示?更具体一点说,它是在怎么样的体制中以一种怎么样的方式进行的?知识创新如何引发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又如何导致产业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如何链接成一个可持续的创新体制,进而使硅谷形成以研究型大学和高技术创始公司为核心的产学创新集群?中国如何才能建立类似的产学创新体制以使其高技术产业创新得以持续加速地发展?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共约17万字。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硅谷模式及其变体。特曼最初的设想是在斯坦福大学与地方高技术公司之间建立一种互动交流、合作共荣的体制,以使斯坦福大学更多地服务于地方产业的发展,并因此使斯坦福大学成为一个高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中心。特曼的这些设想通过他在斯坦福大学及其电子工程系的一系列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斯坦福相继推出了三项机构和体制创新措施来促成这一设想的实施。第一项创新是创立斯坦福研究院,其宗旨是主持和管理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帮助西海岸的高技术公司争取政府订单。第二项创新是通过设立荣誉合作项目为当地的公司打开工程技术教育的大门,以便公司的雇员能够注册学习研究生
其他文献
<正>2006年以来,来宾市认真按照国家农业部、国家安监总局和自治区农机局、自治区安监局的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开
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尤其是自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肯定证券市场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证券市场还是一个不
在中国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灵活就业方式应运而生,并且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随着灵活就业的发展,灵活就业人员人数迅速增加,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也日益突
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政府如何支持企业,用何种手段支持,如何做出有效的引导与推动,已成为"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借鉴国外政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浙江省在企业"走出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实际的教学情况,通过对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的分析来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促进学校教
<正> 玉米丝黑穗病是威胁我地区早玉米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靖西县1977年发病面积241086亩,株发病率24%,全县因此病损失玉米919.49万斤;1984年发病面积44969亩,病株率11.96%,
介绍了空气、高炉煤气双蓄热式燃烧技术在东北特殊钢集团台车加热炉上的应用,解析了台车加热炉由单蓄热到双蓄热的整个系统的优化过程,并列出了最终的优化结果。
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在普通高校中的开设,是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的普及性教育,意义在于对本国和异国音乐文化进行多元化的推广和传播。但由于我国现有公共音乐教学形式还较
“小学生阅读能力学业水平评价的研究”,是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国家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控”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基于“语文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控”研究的需要提出的一个
同性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向人们呈现了一段暧昧的、被遮蔽的、曲折的进程。其中,既可以看到古人对同性恋的宽容之心、甚至推崇赞美,也可以看到道德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