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耦合对半冬性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pentag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给合理制定灌溉和施肥措施提供实践依据,本试验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3个水分处理为主区,6个肥料处理为副区),分析了水肥耦合对半冬性小麦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以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1.水肥耦合对小麦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各个水肥处理在整个生育时期茎蘖数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拔节期茎蘖数最大,在开花期趋于稳定,越冬期和成熟期茎蘖数接近,但成熟期略大于越冬期。在不同生育时期表现为A_2处理分蘖数最高,A_1与A_3处理相差不大,但A_3
其他文献
试验于2015-2016年扬州大学校外试验基地江西省上高县进行。在当地应用的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中各选两个品种为材料,即籼粳杂交稻甬优538、甬优2640,常规粳稻小叶迟熟、长江25,杂交籼稻H优518、五优308,设置4个钵苗机插密度。比较研究钵苗机插密度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其结构、光合物质生产、株型、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明确不同类型水稻最适宜的栽插规格,为钵苗机插在双季晚稻区推广应用提供依
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是水稻生产上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在世界产稻国均有报道。白叶枯病菌寄主特异性强,且与水稻之间为典型的基因对基因互作关系,是分子植物病理学中研究植物与病原物互作的重要模式系统之一。根据基因对基因学说,植物抗病性常常是由来源于植物的抗病基因与相应的来源于病原物的无毒基因互作所决定的,无毒基因决定了病原菌对
苎麻(Boehmeria nivea L.Gaud)是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和加工历史。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越来越深入,苎麻基因工程特别是苎麻转基因技术也逐渐展开,苎麻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愈显重要。本研究以苎麻优良品种“华苎4号”和“资兴麻”为材料,利用高效细胞分裂素氯吡苯脲(CPPU)进行苎麻离体再生研究,测定了不同CPPU对茎尖扩繁和愈伤组织诱导以及不定芽的分化的影响,测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之一,全球一半的人以稻米为食。抽穗期是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决定了品种的地区和季节适应性,对抽穗期QTLs进行定位并研究其遗传效应在水稻育种中是至关重要的。抽穗期的性状表现连续变异,受多个QTLs控制。目前,近等基因系群体被认为是理想的QTLs鉴定、定位以及克隆的工具。本实验利用以籼稻Ⅱ-32B为轮回亲本,粳稻Azucena为供体亲本构建的近等基因系材料,对第3号染色
玉米作为主要的饲料作物以及粮食作物,是世界总产量最高的农作物,被人们称之为长寿食品.同时,玉米中含有十分丰富的微量元素、蛋白质、脂肪以及纤维素等,能够为人体补充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