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大省,商品出口额自1986年起便位居全国第一,2012年的出口贸易额已达5740.5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贸易额的28%,进口贸易总额也达到全国的22.54%。广东省经济迅速增长、对外贸易规模飞速攀升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频发。如何有效应对经济增长下,环境规制越发强烈的诉求,成为广东省当下丞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基于IPCC推荐的28种能源排放系数计算了广东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就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三种隐含碳计算方法做了比较分析:分别是本国系数替代法、进口国替代法,以及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最终选取相对合理的基于单边投入产出法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法。本文使用RAS法,基于广东省2002年、2007年及2010年投入产出表以及2005年的投入产出延长表编制了2000-2012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广东省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含量进行核算。并在隐含碳的基础上计算出广东省2000年-2012年16个制造业部门衡量环境贸易条件的指标PTT,以衡量环境贸易条件的优劣的标准来看,本文选取的16个制造业部门中在2000年有9个部门的PTT是大于1的,其中金属制品业的环境贸易条件最“恶劣”,PTT大于1的部门到2012年减少到5个,并且有10个部门的PTT是不断优化的,由此得出广东省制造业环境贸易条件总体上不断优化的结论。同时,利用Cole(2008)提出的污染规制方程,分别从行业层面以及不同碳强度部门层面(低碳、中碳、高碳),分析各变量对PTT的影响,并得出结论:行业层面来看提高人力资本是优化贸易条件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从不同碳强度部门来看:增加低碳产业的企业规模,加大对中碳企业的技术投入,提高高碳产业的人均报酬是降低PTT,优化广东省的环境贸易条件行之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