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为临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防治提供有力证据。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诊断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进行临床特征相关性分析以及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54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平均年龄50.5岁,检出前平均住院16天。17例(31%)合并有其他细菌感染,43例(80%)合并其他系统感染,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最常见(32例,占59.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多发生于恶性实体肿瘤、血液病患者(各占29.6%),最常见于肝胆外科(25.9%)等科室,37例患者存在中心静脉置管(68.5%)。在血培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阳性前,54例患者中52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在血培养阳性后,54例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有42例调整了抗菌药物。治疗药物主要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29例(53.7%),喹诺酮类11例。54例患者好转32例(59%),死亡22例(41%);好转组 APACHEII 评分(14.13±4.54)、死亡组 APACHEII 评分(27.59±8.17),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其他部位感染、有中心静脉置管、高APACHEII评分组死亡率更高(P<0.05),而血培养阳性后拔除中心静脉管,使用敏感抗生素组死亡率更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检出前住院时间、CRP水平、有中心静脉置管及合并器官感染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预后呈现明显负相关(P<0.05),血培养阳性后拔除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敏感抗生素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0.05)。进一步进行多元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中心静脉置管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预后呈负相关(OR值为174.461,P<0.05),拔除中心静脉置管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预后呈正相关(OR值为0.018,P<0.0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危重患者,多发生在院内外科手术操作的科室,多伴有中心静脉置管,且容易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目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预后一般,APACHEII评分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培养检出前住院时间长、多合并其他部位感染以有炎症表现的患者病死率更高,预后差。而血培养阳性后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及时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可改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良好。尤其影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中心静脉置管,保护因素为拔除中心静脉置管。这提示临床防治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一个重要措施应减少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操作,以切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