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在当今社会已是各行业必不可少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大众创新与万众创业的前提下,信息化发展对于各行各业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20世纪末期,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重要性在农业应用上越显重要,在世界范围内升起一场改革。在一些信息技术成熟和基础设施完善的欧美发达国家,“互联网+”农业得到了普及发展,从而提高了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效率。“互联网+”农业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当然吉林省也不例外。为了保障“互联网+”在吉林省的顺利推进速度,只有对新农村进行全面建设,如何提高“互联网+”农业水平成为吉林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本文基于当前“互联网+”农业在我国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对“互联网+”农业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国外“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经营和启示,结合吉林省农业特点,提出优化我国“互联网+”农业平台建设的合理方案。本文主要在“互联网+”农业概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吉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综合吉林省“互联网+”农业研究问题的理论、实证分析结论,结合吉林省的实际状况,对“互联网+”农业提出对策分析。①本文对“互联网+”农业概念的界定,在结合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的基础上明确了理论依据,进一步分析“互联网+”农业在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②吉林省“互联网+”农业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基层工作人员、农民信息素质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政府引导工作不够、信息需要单一、服务水平较低以及农业网络建设不完善等;③影响吉林省“互联网+”农业建设主要因素有:农民的文化水平低、信息意识淡薄;农民获取信息渠道不畅,信息真假难分;信息化服务不健全等,以上因素从不同方面影响“互联网+”农业发展进程,政府应高度重视,加大政策导向、投入保障等方面的主导作用;④吉林省“互联网+”农业应用的对策分析:政府尽快制定吉林省“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建立“互联网+”智慧农村服务体系、培养“互联网+”农业高素质优秀人才、强力推进网络农业平台建设、加强吉林省“互联网+”农业的研发创新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