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蝶恋》的演唱分析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angyuwu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蝶恋》是当代新编历史题材、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中的选段,它取材于梅兰芳大师20年代经典名剧《太真外传》,同时参考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朴的《梧桐雨》、洪升的《长生殿》等名作,由翁思再作词,杨乃林作曲,郭小男导演,是一部将传统梅派京剧和现代交响乐、西洋大歌剧融为一体的大型历史现代京剧,该剧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观众和专家的喜爱和好评,《蝶恋》不仅成为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胜素和于魁智的保留曲目,也成为了广大京剧爱好者的必唱曲目。京剧艺术是我们的国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从诞生至今历经200多年历史,集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美术、杂技、武术等各种艺术形式于一炉,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的文化宝库,对于民族音乐人,尤其值得我们深入地学习和探究。本文从创作思想、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演唱方法、舞台表演等对京剧《蝶恋》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总结、挖掘在民族声乐演唱和学习上有价值的、共通的、可借鉴的知识点和宝贵经验。本文主体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主要介绍京剧《蝶恋》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理念;第二部分,也是主体部分,对京剧《蝶恋》进行多角度分析,从思想观念、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演唱方法、舞台表演等五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和论述;最后一部分是结语。
其他文献
身为“元四家”之一的倪瓒,身历了元末的动乱变革,在绘画的理论上提出了“逸”的主张。笔者通过寻求倪瓒绘画作品“逸”的精神内涵,对倪瓒绘画理论中的“逸笔逸气”与黄休复
文章围绕“清六家”之一恽寿平康熙年间在扬州的艺术经历展开了探讨,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恽寿平来到扬州却没有在此长久发展的原因,以及在扬州的经历给他带来的一些影响,从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