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居建筑文化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与自然浑然天成的独特文化。朝鲜族的民居建筑文化是朝鲜族人民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积淀,是民族发展历程文化与文明的印记,代表了朝鲜族人民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文化特征。当Bruno Zevi著下《The Modern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Charles Jencks著下《The Language Of Post-Modern Architecture》时,时代的建筑昭示着我们,语言与建筑业已产生了深刻的联系。不同的语言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产生出来,在不同的文化里面,人们对事物可能有不尽相同的情怀,因此,对于表达这些事物的语言就有不尽相同的表情意涵。 朝鲜族自19世纪中叶带着朝鲜民族所共有的民族属性和文化传统迁入我国以来,同中国的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文化大环境之中,并吸收周边兄弟民族的文化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然而,随着生产力的较快发展,建筑材料、结构和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变化,民居建筑的造型特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全球文化与地域传统民族文化激烈碰撞,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本文以图们市月晴镇百年部落为个案,从建筑的平面、立面、屋顶、功能区构造、家居装饰、建筑材料六个方面切入,分析建筑造型特点,推出了朝鲜族民居建筑文化中的审美特征。“百年老宅”和聚落新瓦房造型特点的比对,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变化,导致包括建筑造型特点在内的民居建筑文化形态的变化。我们在看待、研究朝鲜族传统民居文化传承保护相关的问题时,必须斟酌变化,研究变化,以一种和平的心态看待变化。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到系统的收集和整理朝鲜族的民居文化的艺术构成形态,进行学术的价值研究和认定,建立健全研究体制,并对理应传承的部分指出了方法论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