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验证六物消瘢膏外用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确切疗效。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患者60例,将收集的60例病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使用祛疤硅酮凝胶,每天用药2次,早晚各一次,治疗组外用六物消瘢膏治疗,每天用药1次,采用封包法;两组病例均2周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2.实验研究:成年大耳白兔6只,随机分成3组,即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建立兔耳腹面皮肤病理性瘢痕动物模型,4周后造模成功。治疗组皮肤病理性瘢痕处外用六物消瘢膏治疗,1天换药1次,采用封包法;对照组外用祛疤硅酮凝胶治疗,每天换药2次;空白组不治疗。观察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8周,肉眼观察加病理观察,第4周和第8周分别作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病理切片,做HE染色,光镜下观察瘢痕增生指数、成纤维细胞数密度。肉眼观察皮肤病理性瘢痕对照组、空白组及治疗组瘢痕体积、色泽、硬度及伴随症状,并做详细记录。结果:1.临床研究:治疗组痊愈率为3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痊愈率为6.7%,总有效率为73.0%,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P=0.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⒉实验研究:①肉眼观察,在兔耳腹侧面形成创面后,在造模后2周创面愈合,创面能触摸到硬结,造模后约3周时,硬结更加明显,高于皮面,厚度约为兔耳腹面皮肤厚度的2倍。约4周瘢痕增生块达到高峰,创面约为耳廓厚度的3倍,造模成功。六物消瘢膏治疗组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瘢痕逐渐软化,体积逐渐缩小,趋于平复,色变淡。②组织学观察:空白组光镜下可见真皮组织明显增生、变厚,由大量成纤维细胞、胶原组织及血管组成,胶原排列不整齐,呈结节或旋涡状分布,随时间推移,无明显变化。祛疤硅酮凝胶对照组随时间推移瘢痕组织内血管、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减少,但与治疗组相比不明显。六物消瘢膏治疗组随时间推移瘢痕组织内血管、成纤维细胞逐渐较少,胶原纤维逐渐较少,呈淡红色,稀疏,排列较整齐。瘢痕增生指数:六物消瘢膏治疗组瘢痕增生指数较空白组、对照组降低,从上皮化第8周开始,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随着时间推移,瘢痕增生指数降低愈加明显。成纤维细胞数密度:空白组成纤维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治疗组及对照组,上皮化后8周治疗组可降低成纤维细胞密度,与空白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