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第17年以“三农”为主题,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进一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当前农业以及农村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资源过度依赖,使得农村环境在不断恶化,农村的生态也被逐步破坏。在此背景下,兼顾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农业地位显著提升。张掖市位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安全屏障是其区域功能定位,对其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期更好发挥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以生态农业的效益研究为主题,对张掖市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发展生态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而后结合张掖市实际情况和频度分析法,确立了包含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19项评价张掖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熵值法确定这19项指标的单项权重和各个层次下的综合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张掖市2001-2018年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张掖市在2001-2018年18年的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社会效益发展效果最为显著且较为稳定;经济效益提升显著;生态效益增长中有波动,且增长幅度较小。因此张掖市在今后的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在提升生态效益方面多下功夫。根据障碍因素诊断,找出张掖市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因素。按层次来说,生态效益的基础较薄弱且发展缓慢成为制约张掖市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单项指标来说,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农膜使用强度,土地复种指数,单位面积柴油使用量,人均粮食产量,城市化水平及人均生产总值成为障碍度较高的指标。研究表明,应当通过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完善生态农业体系建设、完善立法工作促进张掖市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