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仙影海葵Cereussinensis发育生物学的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w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于江苏海洋水产研究所吕四海产增养殖中心进行了中华仙影海葵(Cereus sinensis)育苗培育实验工作。本文以中华仙影海葵个体为研究对象,从亲本培育、产卵、孵化、育苗、养成到第二年夏季海葵成体收获,对海葵产卵节律、胚胎发育特征、幼体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海葵培育过程中温度和摄食量对海葵生长影响、以及培育底质类型以及饵料投喂方式对海葵生长影响进行了研究,较详细的介绍了中华仙影海葵人工养殖要点。以期待为中华仙影海葵早期发育生物学研究以及人工培育养殖提供科学依据。1中华仙影海葵产卵节律及胚胎发育特征中华仙影海葵雌雄异体,性腺成熟时生殖腺破裂,配子细胞经咽腔从口中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完成受精过程。通过对2013年和2014年两年海葵产卵连续实验观察,发现海葵产卵呈间隙错峰式,分别出现两次产卵高峰。中华仙影海葵每年于6月中旬至8月中旬,产卵总周期长达50~60天。产卵水温为25~30℃。第一次产卵高峰与第二次高峰峰值间隔8~10d左右。中华仙影海葵受精卵属沉性卵,卵形态呈球形,卵径约150~200μm。海葵受精卵为完全均等型卵裂,通过实验观察经20min完成第一次分裂,此后经4细胞,8细胞,16细胞,32细胞,64细胞以及多细胞,约3h发育成囊胚期。囊胚细胞内部顶端内陷发育成原肠胚。原肠胚底部远口端长出一圈鞭毛,长度约为原肠胚的二分之一,数量在8~12根。约再历时3h胚胎发育进入浮浪幼虫早期,个体260μm左右,借以纤毛的两边摆动朝着反口方向运动。胚胎发育进入浮浪幼虫晚期,此时浮浪幼虫个体大小约380~450μm,浮浪幼虫肠腔内发育出8个隔膜,口周围对应8个隔膜生出小突起成为8个触手原基,8个触手原基分化出8条触手,第一排8条触手长出后,在触手间生长出隙新的8个触手原基,随之新一轮触手,成为16触手海葵幼体。中华仙影海葵胚胎发育生长4~5d后,开始附着时,稚葵附着过程中能够通过足盘的收缩而在基质表面自由移动。中华仙影海葵幼体不具有碟状体变态过程,附着后随即发育成幼葵,幼海葵直接发育生长为海葵成体。2中华仙影海葵个体生长规律的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发现,中华仙影海葵初生幼体口盘直径从3~4㎜生长到38~40㎜,海葵个体口盘直径每日增长1.22㎜。通过计算幼海葵个体口盘直径增长率η=5.65%。拟合海葵口盘直径(y)和培养时间(x)的方程呈幂指数增长关系,口盘直径方程为y=3.4292x0.723,其中R2=0.991。通过拟合体重(y)与口盘直径(x)关系曲线方程为幂指数增长关系,拟合方程为:y=0.0064x2.2403,其中R2=0.7583。初生海葵幼体生长阶段,日摄食卤虫无节幼体数量较少,口盘直径小于10㎜时,其摄食量不到8000ug/d。随着口盘直径的增长,海葵幼体的摄食量显著提高,口盘直径在20㎜左右,其摄食量维持在17000~40000ug/d。通过拟合日摄食量(y)和口盘直径(x)的方程可知,摄食量和口盘直径呈幂指数增长关系,其方程为:y=423.3x1.2841,其中R2=0.7362。在16℃、19℃、22℃、25℃、28℃、31℃和34℃水温条件下连续培养海葵初生个体22d,研究了水温环境因子对海葵初生个体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海葵口盘直径增长率分别为3.87%、3.64%、4.76%、5.34%、5.28%、4.53%和3.22%,其中对照组为4.21%。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口盘直径增长率,组25℃组与16℃、19℃、31℃、34℃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实验22℃、28℃和31℃组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34℃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差异性的水温条件对幼海葵个体生长影响显著。3培育底质、培养密度、投饵量和投喂方式对中华仙影海葵生长的影响在水温为24~26℃的条件下研究了砂质培养底质和无底质培养对海葵生长速率的影响。砂质底质海葵口盘直径增长率为1.71%,无底质口盘直径增长率为1.53%,SPSS做样本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培养密度生长实验中,培育密度分别为33.3 ind/㎡、50.0 ind/㎡、66.7ind/㎡、88.3 ind/㎡和100.0 ind/㎡。实验结果显示口盘直径增长率大小分别为1.73%、1.66%、1.55%、1.43%和1.29%。SPSS分析各组个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投喂方式实验中,投喂频率分别设置为1.00 time/d,0.50 time/d,0.33 time/d,0.25 time/d和0.20time/d,海葵个体获得口盘直径增长率分别为1.51%,1.16%,1.30%,0.84%和0.82%。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除频次组1.00 time/d与频次组0.33 time/d、频次组0.50 time/d与频次0.33 time/d、频次组0.25 time/d和频次组0.20 time/d生长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频次组1.00 time/d与频次组0.25 time/d和频次0.20 time/d、频次组0.33 time/d和频次组0.20time/d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饵料投喂量实验中,设置每组个体投喂饵料量为0.5g/d、1.0g/d、1.5g/d、2.0g/d和2.5g/d。SPSS分析显示,投喂组2.5g/d与投喂组1.0g/d和0.5g/d生长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饵料投喂量对海葵生产影响显著(P<0.05)。
其他文献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一种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雌性个体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性个体,因而关于牙鲆性别分化及生殖调控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Kisspeptin/G
本文对脱脂豆粕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提取溶剂、最佳提取条件及大豆异黄酮的抑菌活性、抑菌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乙醇作为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溶剂,最佳提取条件为
水温能直接影响变温动物硬骨鱼类的转录程序。然而,硬骨鱼类响应温度系统的分子机制到目前为止还不为人知。我们使用RNA-seq的方法,对梯度低温处理后的斑马鱼的8个组织进行转
杆状病毒(Baculovirus)是节肢动物,特别是鳞翅目昆虫重要的病原微生物,杆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到目前为止,已有29种杆状病毒,包括22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和7种
植物抗病性及其分子机制一直是当今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近年来,植物抗病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发展较快。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
2012年-2013年秋(2012年9月)、冬(2012年12月)、春(2013年3月)、夏(2013年6月)四季于长江口北支水域以及2013年冬(1月)、春(5月)、夏(8月)、秋(11月)四季在洋山港海域采集大
罗布麻是一种生长在盐碱沙荒地区的抗逆性很强的植物。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目前,对罗布麻生殖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将对松嫩平原的罗布麻种群进行有关生殖生态学特性时空格局的研究。罗布麻多为簇生生长,其种群根茎等构件在整个生长季内不断发芽,并发育为新植株,这些植株经过营养生长,一旦满足光周期信号,便可先后进入生殖生长,开花结实,但到9月中旬又几乎同时进入果熟期,地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