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以来,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效率的追求。从建国初期的农民土地个人所有制,到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再到改革开放后两权分离,统分结合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村土地资源效率由起伏变化到逐渐稳固。如今农村生产力和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农业需求对土地资源的效率要求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进行土地确权颁证登记工作,此次土地确权对农村土地重新洗牌,明晰土地产权,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促进土地流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优化土地配置,极大提升了农业生产率。随着效率的提升的同时公平性缺失问题不断凸显,主要体现为妇女土地权益受损流失。农村妇女作为生产主力军,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妇女由于封建传统思想以及婚丧嫁娶,户籍极易发生变动,相应的妇女名下的承包土地及其权益也会发生改变,最后结果却让妇女土地权益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在确权中以户为单位颁发的证书是农村承包地合法处置的重要凭证,而妇女的名字却没有出现在确权证书上,很显然这是妇女土地权益不公平性的重要体现,没有白纸黑字具有法律效应的书面保证,又让农村妇女如何在土地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效保障自己的利益,这种不公平待遇甚至给农村劳动生产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选择山东省L市村庄经济实力各不相同的若干村庄进行研究,各个村庄的土地确权工作进度大致同步,确权后有效保障了土地经营权,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资源配置率较高。笔者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与若干村庄中的部分农村妇女进行访谈,对村庄中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现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外嫁女,出嫁不出村的妇女,离婚或丧偶妇女三种类型。土地确权目是保障农民的正当的土地权益,但实际效果却是固化了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现象,分析原因有五个方面,包括法律制度,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确权,村规民约,妇女自身。随着本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粤琼两省有关妇女土地权益的受损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两省应对该类问题的具有特色的办法规定。总结效率和公平的冲突,从效率与公平的冲突中找到平衡点,结合外省处理经验同样从法律,农地确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村规民约以及妇女自身五个方面对改善农村妇女土地确权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本文的个案研究中选取山东省L市对若干村庄的具体情况了解的基础上,与农村妇女,村委干部,第三方驻村干部进行访谈,针对不同的访谈对象草拟不同的提纲,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农村土地效率与妇女土地权益公平问题的研究,期望对山东省相关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处理尽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