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白质损伤可以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其主要的发生机制有免疫炎性损害、氧化应激损伤、突触结构及功能异常等。目前研究的较多的为免疫炎性损伤机制。小胶质细胞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吞噬细胞发挥着双重作用,少量被激活时,可以释放神经营养因子、吞噬废弃的组织碎片发挥保护性作用;大量被激活则产生炎性损害作用。CX3CR1作为小胶质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分子,在生理条件下,使小胶质细胞保持静息状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状态;在急性缺血、变性疾病、神经创伤时发挥着损害性作用。在缺血性白质损伤时,如何变化、起什么样的作用尚未有研究。p38MAPK是MAPK家族中重要成员,主要参与炎性应激反应。p38MAPK是否参与CX3CR1介导的缺血性白质损伤的发病过程目前还不清楚。目的:观察CX3CR1是否参与了慢性缺血性白质损伤发病过程;CX3CR1对慢性缺血性白质损伤是否通过p38MAPK途经实现。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阴性对照组、干预组,Morris水迷宫观察造模后28d学习记忆功能。造模后不同时间点(1d、3d、7d、14d、28d),HE染色及Luxol Fast Blue(LFB)染色法评价胼胝体、内囊、视神经纤维变化;Western Blot观察CX3CR1、P-p38/p38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CX3CR1与小胶质细胞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小胶质细胞变化规律;侧脑室内注射不同浓度CX3CR1中和抗体、p38抑制剂进一步观察缺血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造模后28d,缺血组逃避潜伏期、空间探索路径较正常组延长,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2)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HE染色观察到胼胝体、内囊及视神经区域白质纤维疏松,排列紊乱且空泡样改变;LFB染色可见上述区域髓鞘崩解范围扩大,分层明显,部分髓鞘出现空泡状;CX3CR1表达量持续增加,与CD11b标记的小胶质细胞数目持续增多相一致且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1)。(3)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P-p38/p38比值在缺血3d时出现明显变化,与CX3CR1变化具有相关性。(4)不同浓度CX3CR1中和抗体对缺血性白质损伤的认知功能、纤维损伤程度、CD11b小胶质细胞数目及P-p38/p38比值均有改善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应用p38抑制剂后,缺血性白质的纤维损伤程度及小胶质细胞数目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1)CX3CR1过表达通过介导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对缺血性白质产生损伤作用,进而影响空间学习记忆功能。(2)CX3CR1/p38MAPK信号通路是缺血性白质损伤发生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