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脂复合物作为一种新的给药体系,可以通过磷脂与药物之间发生的弱相互作用,而改善药物的一些药学特性,也可通过两者发生的较强的作用,而形成不同于原药和磷脂的新物质。复合物的形成能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生物利用度提高,增加药物的脂溶性,还可以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本文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丝裂霉素大豆卵磷脂(MMC-SPC)纳米复合物,并对其药效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MMC-SPC纳米复合物的制各和表征:制备MMC-SPC纳米复合物溶液,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处方,得到的药物磷脂复合物在水中分散体系呈现粒径均一的多层囊结构,平均粒径为210 nm,Zeta电荷为-34.5 mv。
(2)制备MMC-SPC纳米复合物制剂的冻干品:为了进一步提高MMC-SPC纳米复合物的稳定性,采用2%的右旋糖酐作为冻干保护剂,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MMC-SPC纳米复合物制剂的冻干品。采用加速试验,分别在室温及4℃条件考察冻干品的稳定性,一共考察了6个月。具体考察的项目为外观色泽、药物含量、pH值、粒径、再分散性、再分散后的澄明度等。结果:在加速试验考察期内,MMC-SPC纳米复合物冻干品的外观色泽符合要求,含量无明显降低,pH在规定范围内,粒径无明显变化,再分散性良好,澄明度符合要求。说明,将MMC-SPC纳米复合物溶液制成冻干品后可大大提高其稳定性。
(3)细胞毒性试验:体外细胞培养实验采用Hela细胞,MTT结果显示:纯药MMC及MMC-SPC纳米复合物溶液对细胞的杀伤力均具有明显量效关系,且在较低浓度时MMC-SPC纳米复合物溶液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高于纯药MMC。
(4)体内抑瘤率试验:以荷肝癌实体瘤的昆明雄性小鼠为实验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方式考察MMC-SPC纳米复合物的体内抑瘤效果。结果显示:MMC-SPC纳米复合物在体内具有较好的抑瘤活性,且抑制效果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与同剂量丝裂霉素针剂注射组相比,纳米复合物组的抑瘤率更高;观察给药后剥离的肿瘤病理切片发现,MMC-SPC纳米复合物可通过抑制癌细胞增值、并促其凋亡、从而起到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