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2年来,深圳作为实验区开始在初中阶段实施科学课程,该综合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具体表现如何?科学教师面临从分科教学向综合课的转型,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科学教师专业成长?本文以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的决策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口,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对实验区一线科学教师进行了参与式观察和访谈,研究者作为M中学的教师以及F科学教研俱乐部成员,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教师们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及听课、评课、平时交谈、网络交流等方式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科学教师在教学计划阶段以及实际课堂教学中对文本课程作了哪些决策。从而去了解科学课程在实验区实施的情况及存在问题;通过分析影响教师课程决策的因素,去寻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本研究涉及的概念加以界定,对采用的质化研究方法及方案设计加以说明。第二部分,对照课程标准从具体实例分析科学教师对文本课程的哪些内容进行了执行,对哪些内容进行了调整。具体分为教学设计阶段和课堂教学阶段进行研究,主要考察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作了哪些决策。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材料提炼出信息并加以整理,为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启示。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看到实验区一线教师在科学课程实施中的所思、所行、所感。在科学课程的实施中,科学教师面临了许多困难,面对机遇和挑战,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工作方式都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知识结构得到了完善,对教学目标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科学教师间的交流互助、分享研讨的氛围超乎空前。教师在对自己教学行为调试的同时,也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选择和调整。影响教师决策的因素包括资源限制、自身的知识、信念、年龄,当然也受到传统教学观的影响,以及评价制度的局限,没有有效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可喜的是,大部分教师已不再讨论应该开设分科还是综合课程,因为教师们已基本适应科学课程的教学,而且意识到分科和综合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校本教研是提高科学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科学课程实施应多关注自下而上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