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与脱钩效应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267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各国均在采取各项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中国政府也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到203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60%-65%。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数据显示(2019),全球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在2018年增长2.0%,达到了近七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仅中国就贡献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7.8%,连续13年居全球最大碳排放国之首。中国作为近年来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在全球低碳转型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工业部门又是中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历年来,工业部门能源消耗在全国的占比一直高于65%,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70%以上,因此量化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与脱钩效应,对工业部门实现总体低碳减排目标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分析2000-2016年中国工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然后从阶段性分析和累积贡献分析两方面探讨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人口规模、技术进步、产出碳强度、能源消费碳强度、人均碳排放、技术进步碳强度、人均增加值与能源强度对工业碳排放变化的驱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DPSIR框架构建脱钩努力模型测度工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以及各驱动因素的脱钩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0-2016年,产出规模效应、能源消费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人均碳排放效应对工业碳排放变化起正向驱动作用,产出碳强度效应、技术进步碳强度效应、人均增加值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起负向驱动作用,能源消费碳强度效应的正负驱动作用均有出现。第二,中国工业碳排放的累积量不断增加,但累积增速减缓。其中产出规模效应的累积贡献最大,技术进步效应的累积贡献次之。第三,中国工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呈现出“未脱钩-弱脱钩-强脱钩”的阶段性特点。其中工业碳排放在2000-2011年呈“W”型阶梯增长的未脱钩效应,在2011-2014年呈“√”型增长的弱脱钩效应,在2014-2016年呈递增型增长的强脱钩效应。第四,在各驱动因素的脱钩贡献中,技术进步效应、能源消费规模效应与人均碳排放效应是阻碍工业碳排放实现脱钩的主要因素,产出碳强度效应与技术进步碳强度效应是促进工业碳排放实现脱钩的关键因素。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中国工业部门实现总体低碳目标、制定相应减排政策措施提供合理参考依据。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研究贡献为:(1)在研究方法上,首次使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分析中国工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GDIM不仅考虑了各因素间存在的相互依赖性,同时兼顾到其他绝对因素与潜在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2)在脱钩效应分析上,本文在GDIM因素分解模型的基础上,基于DPSIR框架构建中国工业碳排放脱钩努力模型,分析政府减排努力的实际脱钩效果以及各因素在工业碳排放脱钩中的作用,全面反映当前工业碳排放的脱钩情况,为中国工业碳排放实现强脱钩指明方向。(3)在影响因素指标选取上,本文充分考虑能源消费规模、碳排放强度和技术进步等10个关键性因素,同时测度了各个绝对因素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并将所有绝对因素和相对因素进行同时研究,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其他文献
本文在双寡头垄断的市场中,考察了拍卖许可制度下企业所有者的策略性授权行为对技术专利持有者的最优许可政策的影响.结论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价值较大的技术创新,策略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课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极具抽象性,依靠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多尝试使用新型教
现代社会,网络已不可避免地深入人们的生活,包括青少年。本文指出,面对孩子上网成瘾,宜变堵为疏、变害为利;并就利用网络促进初中作文教学的具体做法,进行了着重探讨。
本文研究了单修理工有效利用闲期兼职辅助工作的机器维修模型。这个模型被视为带休假策略的有限源排队问题,利用拟生灭过程的方法,给出了系统在稳态下机器故障数的分布和机器等
本文提出一种季节性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具有季节性变化的产品月度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在Matlab语言环境下,用傅立叶周期分析法得到时间序列的周期长度;借鉴嵌入理论,提出了确
从相关性角度提出了互反判断矩阵排序的特征向量方法。利用两类一致性模糊判断矩阵与完全一致性互反判断矩阵的相互转换公式,给出了基于加性一致性指标与乘性一致性指标的模糊
从1993年的“宝延风波”开始,随着2002年并购与反并购政策的解禁,以及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并购与反并购事件不断涌现。尽管西方国家在经过多次并购大浪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