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一般规律,探讨影响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并住院治疗患者73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方式并转归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差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一般规律,探讨影响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改善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并住院治疗患者73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治疗方式并转归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差异,分析可能影响患者转归的因素。结果:纳入本研究的73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年龄(56.25±13.34)岁,男性:41例(56.2%),女32(43.8%),截止出院:好转出院59例,死亡14例。将73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根据出院情况分为死亡组(14例)和存活组(59例)。2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7例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死亡率为28%,48例患者行保守治疗,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4.6%。死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5例手术病人均行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肠坏死。8例行一期肠吻合(32.0%),术后30天内死亡3例(37.5%);17例行肠造瘘术(68%),术后30天内死亡4例(23.5%)。死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男女比例均衡,该病特点是隐匿,早期极易误诊、漏诊。目前常规的实验室检查虽不具有诊断价值,但对病情的严重程度或转归有一定指导意义;入院时高龄,低收缩压,D二聚体,乳酸高是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以协同较高休克指数;合并脏器衰竭,腹腔积液,对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简便且快捷。及时切除坏死肠管仍然是治疗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主要手段,该两组患者中坏死小肠切除后造瘘术与坏死小肠切除一期肠吻合术患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
其他文献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延误诊治,现将我院2000年6月~2003年3月收治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5例报告如下.
根据太湖水库工程导流洞长度、断面大小、围岩类别等特点和工程地质及水文气象等条件及施工工期要求,确定了洞身开挖及一次支护方案。导流洞已如期顺利贯通。本工程导流洞洞
笔者自2000年4月至2004年5月间,采用自拟中药方以补肾益气、清热安胎法治疗习惯性流产60例,收到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们根据卒中(中风)与高血压病的病因、病症相似的情况,采用中医有关中风病症的治疗原则,对高血压病进行辨证施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摘要】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学习要“知行合一”,即学生在综合活动课程中以问题的解决获取直接知识,培養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数学化”的观点下的课堂创设实际数学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而获得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学化”的观点指导数学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数学分析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数学化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种非常凶险的急危重症,其毒性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在体内过多蓄积,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
钛合金/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树脂(Ti/Cf/PEEK)层板作为一种新型纤维金属层板(FMLs),综合了各成分的优点,具有高比强度和比模量、优异的抗疲劳性、耐温性及高损伤容限性等众多优良性能,为航空航天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更大潜能与空间。然而,Ti/Cf/PEEK层板中金属/树脂(Ti/PEEK)界面较为薄弱,影响了界面应力的传递,从而严重制约层板性能的发挥。因此寻求一种新颖且耐高温的界面性能改善方法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