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文化教育关注所有文化和族群的教育平等,它要求重新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尊重各民族的独自特性和民族感情,追求本族文化的交融和和谐,以及本国民族与他国民族文化的对话和交流,旨在消除歧视和偏见,促进社会正义。然而,在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还存在选文范围不尽合理、结构内容和文化叙述带有偏向、民族精髓文化未被充分吸纳等问题,这种教材中文化选取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待各种文化的宽广胸襟和平等态度,不利于培养学生多元的、辩证的、创新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因此,对待这些问题应给以必要的重视,在编写教材时应坚持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理念,规范编审原则、更新文化意识、调整选文结构,让学生在语文教材多元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多元的、辩证的、创新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实现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论文以2007年人教版初中教材为例,对语文教科书中族群文化的选择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导论部分,阐明本研究的缘起、价值以及研究概况,同时交代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正文的第一部分,以07年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分七个维度对教科书中的民族文化构成予以剖析。分别从主题内容、作者选取范围、人物性格、历史背景、语言及术语、文化习俗、课文插图等七个方面来分析该套教科书中的族群文化分布情况,为寻找问题打下基础。正文的第二部分,在对语文教科书中族群文化构成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分析07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族群文化选择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以汉民族文化为主,倾向核心人们共同体;(二)我国作者选取失调,部分人物性格刻板;(三)外族文化有所增加,我国民俗风味不浓;(四)文化叙述略带偏向,插图人物有失偏颇。正文的第三部分,对人教社07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族群文化选择不合理的现象进行归因分析,由于社会文化多样性、主流文化再生产思想的影响、教材编制定位不太清晰以及忽视民族间文化的发展与融合等原因,使得语文教科书中族群文化的选择不够合理。正文的第四部分,对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如何促进族群文化和谐共存提出对策和建议,主要有如下方面:(一)完善教材编审制度,保证教材的多样化;(二)开拓多元文化视野,调整文化选择结构;(三)审新编审文化意识,广泛吸收多国经验;(四)修订语文课程标准,增设文化导向部分;(五)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剔除文化偏见与歧视;(六)适当增加插图数量,吸纳各族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