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TL1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定位分布及表达变化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liser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istatin-like protein 1,FSTL1)在正常大鼠及坐骨神经损伤后大鼠的坐骨神经干、背根神经节和脊髓灰质前角的表达,初步探讨FSTL1与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的关系。方法:3月龄,250-300g,雌雄各半正常SD大鼠30只,随机分5组,对照组6只不做处理,实验组24只制作左侧坐骨神经横断损伤后端端吻合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术后2天、7天、14天、28天组,每组6只。按照预定的时间取材制作坐骨神经、背根神经节和脊髓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损伤端病理形态改变,采用FSTL1免疫荧光检测FSTL1在坐骨神经中的表达以及ATF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和FSTL1双重免疫荧光共定位检测FSTL1在背根神经节和脊髓灰质前角表的达分布,使用Image pro-plus 6.0软件对典型荧光图像进行分析,计算对应图像积分光密度值(IO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神经损伤端HE染色结果表明神经损伤远端发生华勒变性,损伤近端轴索变性比远端程度轻;(2)FSTL1蛋白在大鼠坐骨神经髓鞘、神经基膜管等间质组织中表达。坐骨神经损伤后第2天FSTL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14天和28天组中FSTL1表达较对照组下调,其中第14天、28天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TF3标记背根神经节损伤神经元细胞核,共定位显示FSTL1定位分布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核周胞质及胞外间质,FSTL1在小直径神经元中高表达,在大直径神经元中低表达。坐骨神经损伤后第2天FSTL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损伤后第7天、14天和28天组中FSTL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FSTL1分布于脊髓灰质前角外侧核团运动神经元胞体、突起及突触外间隙。坐骨神经损伤后第2天FSTL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损伤后第7天、14天和28天组中FSTL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TL1在大鼠坐骨神经干、背根神经节和脊髓灰质前角等部位广泛表达分布;FSTL1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在早期呈上升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关于核心区稳定性训练逐渐在各个体育项目中被应用,越来越多的训练队把核心区稳定性训练加入到训练中去,核心区稳定性训练目前在其他运动项目已被广泛使用,经过查阅知网、万方等相关网站的相关文献发现以往有学者利用核心区稳定性训练手段对高尔夫全挥杆击球效果进行研究且结果有影响,然而核心区稳定性训练在高尔夫运动中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人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研究核心区稳定性训练与高尔夫全挥杆击球效果两者之间的
混合式教学是把传统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模式有机整合,以弥补传统教学和网络学习的弊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界多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应用及教学评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和电动汽车凭借其本身所具备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大规模的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将会对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电能质量及可靠性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协调规划间歇性DG和充电站,做好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和充电站的优化配置工作,对于促进电动汽车发展应用,
口语交际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实践活动之一,能听会说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流的基本能力。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
目的:确证血液特异性mRNA分子存在人群多态性,并可利用这种多态性进行混合斑个体识别。方法:本课题利用复合扩增技术(multiplex PCR)和单碱基延伸技术(SNaPshot)对血液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