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行为举止、兴趣爱好和道德品质是孩子健全人格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今世界教育发展呈现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强调多元主体参与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同时素质教育的深化对合格家长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但事实表明,并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够胜任对子女教育和发展的积极引导职责,甚至部分家长行为对孩子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家长进行教育以提升其对子女的榜样示范作用,进而促进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成长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在教育领域,对学校教育的偏重和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忽视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家长自身的教育和发展长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学校管理、学生发展对合格家长的需求和家长自身参与管理、正向引导子女成长能力和素养的欠缺之间的矛盾使得家长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实践及研究领域。家长教育,它的教育对象就是家长,内容主要有家庭生活常识、教子技能和自我修养,目标是使家庭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家庭关系更加融洽及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和谐发展。家长教育能够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家长教育能够让家庭教育和学校管理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有效合作的教育合力,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经过近20年的实践探索,家长教育已成为促进一般家长成为合格、胜任甚至优秀家长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手段。由于长期对合格家长培养的忽视,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并没有发挥出其从事家长教育的优势。近年来,GY市各类学校在家长教育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实践尝试,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调查结果显示,计划性不足、家长教育实施者专业水平不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足、教育形式呈两极化、家长学习意识淡薄等是该市家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境。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家长教育的制度保障欠缺、家长教育专业教师的缺乏、家长教育发展的缓慢、家长教育理念的差异、传统观念的限制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家长教育的有效性则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实践操作:(1)提高对家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2)加强家长教育指导人员的专业性;(3)强化家长教育内容设计的系统性与针对性;(4)突出学校家长教育实施手段的多样化;(5)多渠道助力家长增强终身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