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芬克斯因子的变异:《美国的悲剧》文学伦理学阐释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gdxx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的悲剧》是西奥多·德莱赛创作的一部伦理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特别是对斯芬克斯因子的相关论述为解读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思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本文分析了一个在教会家庭中成长的男孩,是如何受到兽性因子的控制,从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年堕落成为一个凶杀犯。克莱德身上人性因子及兽性因子的挣扎和替换揭示了《美国的悲剧》强大的伦理价值。本文始终围绕着斯芬克斯因子不断变异带来的做人还是做兽的根本问题来展开分析。斯芬克斯因子由兽性因子和人性因子构成,而人之所以成为有伦理道德的人则是因为高级的人性因子可以控制兽性因子,使人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正确的伦理选择。而克莱德自身的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抗衡导致其伦理意识的混乱,做出了抛弃自己教会家庭的伦理选择。加之对自己伦理身份的困惑催化兽性因子的变异,使其进一步受自由意志的控制,从而兽性因子最终失控,做出残忍杀害怀孕的女友罗伯塔的伦理选择。最后,母亲的感化以及克莱德作为囚犯身份身份的忏悔唤醒了克莱德人性因子,理性意志的回归促使其伦理意识的回归,在最后死刑的那一霎那获得了自身的救赎。克莱德的伦理悲剧从本质上说是兽性因子在特殊的环境中被激发,自由意志被释放,在非理性因子的驱动下做出一系列错误的伦理选择。通过研究克莱德伦理本质,从而唤起人们对伦理道德的理性思考,在理性意志的驱动下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
其他文献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探讨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方法。本研究拓展了素质教育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