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家们对双及物结构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转换生成语法、结构主义和认知语言学。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构式语法对双及物结构展开研究。构式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认识,它对许多先前未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构式语法是以语言用法为基础的理论体系,这种语法理论更能合理反映语言习得的过程,对语言教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Goldberg的构式语法观为理论基础,调查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双及物构式的习得情况。具体来说,本文将双及物动词分为三类:显性给予动词,隐性给予动词及空给予动词。本文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表达“给予”意义时对这三种类型双及物动词以及其所在的两种双及物构式(“介词与格构式”及“核心双及物构式”)的习得情况。本论文主要提出了两个研究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表达给予义时使用哪种英语双及物动词?(2)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表达给予义时倾向于使用英语双及物构式还是介词与格构式?针对以上研究问题,本文设计了两份涉及三组双及物动词的问卷。其中一份问卷内容为语法判断项目,旨在了解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三组双及物动词的习得情况。另一份问卷由6个单项选择题组成,调查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双及物构式及介词与格构式的习得情况。受试为10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受试除了完成语法判断及选择任务外,还要写出其判断的理由。研究所收集的原始数据由SPSS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表达“给予”义时,对三类英语双及物动词的使用存在很大差异,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隐性给予动词,频率最低的是空给予动词,频率居中的是显性给予动词。这表明中国学生对英语隐性给予动词的习得好于显性给予动词以及空给予动词。(2)中国学生在表达“给予”义时,较倾向于使用英语介词与格构式而非双及物构式。这表明中国学生对英语介词与格构式的习得好于英语核心双及物构式。本研究结果对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双及物构式及介词与格构式的应用能力有一定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