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类液体的微尺度流动及其对渗流和驱油效率的影响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g66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和聚合物驱的关键理论问题,采用微管流动实验的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水、烃类液体和聚合物溶液的微尺度流动。以此为突破点,对低渗透油藏中低速非线性渗流和聚合物驱油机理进行了探索。 水和烃类液体微尺度流动基本规律。实验研究了水和烃类液体(去离子水、煤油、模拟油、液体石蜡、正己烷、正十二烷、正十六烷)的微尺度流动。发现管径较大时,流动仍然符合传统流体力学理论,当管径降低到5μm和2μm时,实验结果偏离理论曲线,阻力系数大于经典流体力学所计算得到的理论值;且雷诺数Re越低,管径越小,偏离程度越大,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微尺度效应。且实验液体的分子量和粘度越大,微尺度效应愈加明显。实验还研究了不同壁面润湿性对微尺度流动的影响,发现壁面润湿性的改变,极大的影响了微尺度流动。 聚合物溶液微尺度流动。实验研究了浓度和矿化度对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为代表的聚合物溶液的微尺度流动的影响,发现HPAM溶液微尺度流动特性与去离子水和烃类液体有着本质的差别。高分子聚合物HPAM溶液低Re流动时,出现明显的壁面滑移现象;对于相同聚合物溶液,壁面滑移程度随管径的减小而增大;随着浓度的增加和矿化度的增大,壁面滑移现象更为严重,壁面流体层对聚合物溶液微尺度流动的影响变大。 微尺度流动对渗流机理和驱油效率的影响。从微尺度流动实验和离心法实验出发,对比其研究结果,证实了壁面流体层的存在;并基于壁面流体层,建立了微圆管有效半径模型和视渗透率模型,同时建立了考虑微尺度流动效应的平面径向流渗流模型;研究了不同岩心的渗透率和渗吸采收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微尺度流动对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影响。
其他文献
滚动接触疲劳是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而轴承滚道的疲劳破损通常由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引起,裂纹的扩展会导致轴承套圈断裂。研究轴承服役过程中疲劳裂纹的扩展规律是对轴承剩余疲劳寿命作出正确评估的前提。圆锥滚子轴承作为飞机、舰船、高铁、高档汽车等高端装备的关键基础件,其疲劳失效直接影响高端装备的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基于能量释放率、裂纹扩展耗能等基础理论,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了圆锥滚子轴承滚道表面疲
钻井过程中由于井壁失稳而引起的井下复杂情况具有普遍性,造成了严重的钻井质量和安全问题。传统的井壁稳定研究通常在钻后进行,通过测井和钻探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井壁失稳的主
目前的硬盘驱动器,磁头飞行高度一般在10nm左右,而一颗普通尘粒的直径≥0.3μm,一旦高速运转的磁头碰到这种尘粒,就会造成磁头损伤或者碟面划伤,从而导致硬盘报废。本课题通过对硬
随着PDC钻头、复合钻井工艺、空气钻井技术在钻井过程中的快速推广应用,机械钻速迅速提高,造成岩屑颗粒向粉末化方向发展,导致传统的岩屑录井、钻时录井方法面临到严峻的挑战,给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业释放的有机废气给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由于吸附法回收技术成熟、操作简单而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吸附剂的性能决定着吸附效
水平井是开发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工艺手段。随着水平井技术在国内外油田的普遍应用,经济发展对低渗透油藏增储上产的需要,针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水平井产能评价、注采井网优化设计已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要求快速的获取物体的数字化模型。利用图像灰度信息重构物体的三维表面(简称:SFS,ShapefromShading)是一种快速的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手段。在
导航和地图服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其中大多数都是针对室外环境,其中GPS信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人类的很大一部分活动发生在GPS信号无效的室内环境中,因此需对其中
随着我国东部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低渗透、特低渗透油田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了我国油气稳产增产的重要保证。低渗透砂岩储层广泛发育于我国各含油气盆地之中,约占全国石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中发〔2015〕9号),电力行业的体制性改革由此掀开了序幕.随着国家对增量配电领域与输配电价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