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地城市重庆由于其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城市交通建设受先天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在路网结构方面存在着不均衡性问题。近年来,重庆市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也在快速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更是逐年加重。公交专用道作为实现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策略之一,国内外许多特大型城市都验证了其在缓解交通拥堵、促进公交优先方面的优越性。但是,考虑到重庆市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路网的局限性,以及重庆市首条快速公交系统(BRT)的失败案例,有必要对重庆市主城区设置公交专用道产生的城市交通影响进行研究,来探求公交专用道能否帮助重庆市主城区走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困境。本文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公交专用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山地城市与公交专用道的基本概念,具体阐述了路段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形式、交叉口公交专用进口道的设置形式以及公交专用道的公交车停靠站设置形式。基于重庆市主城区的道路现状并结合重庆市首条BRT失败的典型案例,提出了重庆市主城区主干道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必要条件(车道数条件、公交车流量条件、公交客流量条件以及公交车最佳流量占比)。基于该必要条件,选取学府大道路段和学府大道与兰花路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早晚高峰进行现场观测(按小时划分),并结合VISSIM微观仿真软件建立设施公交专用道前后的仿真模型。以社会车辆平均车速、公交车辆平均车速、社会车辆旅行时间、公交车旅行时间、人均旅行时间、社会车辆平均延误、公交车平均延误以及人均延误等作为评价指标对现场实测数据与仿真输出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在公交专用道正式开通后,继续调查该路段及交叉口的交通状况,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软件的可信性。根据分析结果,分别针对路段开放公交专用道时间段以及交叉口信号配时提出优化方案,从而保证公交的优先权,突出公交专用道的优越性,并利用VISSIM软件验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全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较为细致的分析了路段与交叉口在设置公交专用道前后各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判断公交专用道对路段或交叉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庆市主城区符合条件的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能有效提升道路整体的运行效率。研究成果为山地城市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公交优先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