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民事保护令的目的在于人权保障。家暴问题已经侵害到了妇女以及其他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人员的人权。民事保护令可能是从这个时代出现的最受欢迎和最常用的防治家庭暴力的法律工具。民事保护令的立法目的还体现在它的可操作性上。在刑法领域,美国的《反对妇女暴力法》针对家庭暴力和跟踪行为制定了相应的联邦犯罪法规,还规定了民事救济措施。在民法领域,我国《反家暴法》规定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制度,它具有事先性、预防性和人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保护令的目的在于人权保障。家暴问题已经侵害到了妇女以及其他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人员的人权。民事保护令可能是从这个时代出现的最受欢迎和最常用的防治家庭暴力的法律工具。民事保护令的立法目的还体现在它的可操作性上。在刑法领域,美国的《反对妇女暴力法》针对家庭暴力和跟踪行为制定了相应的联邦犯罪法规,还规定了民事救济措施。在民法领域,我国《反家暴法》规定了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制度,它具有事先性、预防性和人身安全保护性的特征。民事保护令救济手段多样,从救济内容上去分类可以分为远离令、迁出令、监护令、探访令和强制心理咨询令。从紧急程度和申请程序上去划分可以分为通常保护令、暂时保护令、紧急保护令。民事保护令从法律实践上来看符合立法需求,它为防治家暴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并一改往日“事后惩治”的处理措施,为事前防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反家暴法》中规定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在我国适用状态良好,受到全国各地法院积极响应,但也存在保护令申请区域化差异明显、救济措施不足、申请程序和执行程序不明晰的缺陷。我国的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主体主要是家庭成员和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在美国,受害人是否有资格获得民事保护令将取决于其与施暴者的关系。受害人作为家庭暴力的直接侵害对象,是民事保护令的主要申请主体,这一点想必没有任何疑问。无论是美国还是我国,以至于到其他有民事保护令制度的国家,都将受害人规定为申请主体。受害人是成年人并且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但由于受到恐吓、威胁或是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或者受害人是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其家庭成员可以以受害人的名义代为申请。民事保护令主要的执行主体包括法院、公安机关和社会监督机构。在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由法院作为主要的执行主体,公安机关、村(居)委会等社会组织辅助执行。在美国,法院在警察执行民事保护令时起到弥补程序漏洞的作用,它的主要职责是训诫施暴者、建立民事保护令的修改程序和作出判决。执法警察的职责有逮捕违法者、给受害人提供信息、保护受害人安全以及送达民事保护令。监督机构的职责主要是与警察、法院做好衔接工作以确保不会再有新的家庭暴力事件发生。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在适用主体的法律规制上应当明确共同生活的非家庭成员的范围同时将具有亲密关系的非共同生活的非家庭成员也纳入到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主体当中,并增强对他们的保护。为了保护家庭暴力事件中受害人的利益,《反家暴法》应当扩大“近亲属”在代为申请主体中的范围,明确妇女联合会在代为申请主体中的地位,扩大对于未成年人的代为申请主体范围。在人身安全保护令执行主体的责任上应当明晰并细化。法院应当承担审核并签发保护令、训诫教育被申请人的义务。公安机关应当被摆在人身安全保护令执行主体的首要位置,它也应该承担协助法院送达人身安全保护令、告知当事人相关信息、保护受害人的义务。社会机构应当配合司法机关、行政机关联合抵制家庭暴力。社会机构应当加强对被申请人是否有遵守保护令的监督,加大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宣传力度和增设反家庭暴力办公室。
其他文献
语气的研究是涉及多方面的课题。近年来,在中日语学界,语气的定义、体系构造、表现形式的功能以及语法特征等研究受到很大的重视。另外,汉语和日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其语气在表现形式、性质、语法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关于中日语气的对比研究也是层出不穷。然而关于语气对人称的限制这一方面的对比研究,笔者至今未找到相关文献。众所周知,语气对于人称的影响是一种语用现象。句子是言语活动的基本单位,人们使用句子
交替传译过程中,译语的不当停顿是产出流利度受影响最直观的体现,降低了口译质量,是译员的负面表现。本文以“第21届世界旅游组织全体大会”模拟会议为案例,旨在分析西汉交替传译过程中不当停顿现象的成因,并探讨有效减少或避免译语不当停顿的策略。本文以时间为单位进行统计,超过2s的无声停顿和超过0.3s的有声停顿都被视为不当停顿。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无声不当停顿多见于“讲者结束后,译者开始前”,主要是在回想笔
本文是一篇在宁夏大学校史馆的陪同口译实践报告。笔者在宁夏大学担任来自品课公司的美国外教和NIIT公司的印度外教的陪同口译员,以宁夏大学校史馆讲解员的讲解为原材料,向美国外教及印度外教介绍宁夏大学的历史与特点。笔者以此次口译活动为基础,以释意理论为指导,分析在博物馆口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该实践报告包含四部分,包括任务介绍、译者主体性理论介绍、案例分析和总结。在任务介绍中,作者介绍了任务背景和参观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基础已经得到满足,进而开始追求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对住宅安全感、独特性、归属感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当代建筑在追求功能性、现代化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继承,部分现代建筑使原本的城市风貌遭到破坏,建筑同质化的现象愈发明显。如何将传统建筑的精神内涵在当代建筑中得到延续,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旧的精神与新的技术和需求相结合,从而提升居民
通过对2018外交部-新华社蒙特雷学员口译论坛进行案例研究,本文旨在分析汉英交替传译中的提喻转换现象,以及建立对等和重构文化因素的提喻转换策略。本文所研究的提喻不是传统的修辞手法,而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即能指和所指的部分--整体关系。所有文本和语篇仅用语言表述某个想法的一种典型特征就可以表达整个想法,而不同语言选择表述的特征往往不同。尽管很多口译员熟知释意理论,包括其中涉及到的钥匙孔原则和提喻等
产出性词汇研究一直是二语词汇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往的研究主要涉及浅层次的词汇变量,如词汇多样性和词频,这些特征属于词汇发展的外围属性,是对学习者词汇使用情况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词汇的难度和可学性。然而,为了能够深入和全面地调查词汇的发展趋势,词汇的自身属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如本文讨论的具体性,意象性等。此外,词汇的心理语言属性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研究较少。因此,将词汇的心理语言属性用于二语词汇
目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全球经济迈向复苏之路步履维艰。“一带一路”的倡导的确有效促进了全球经济复苏,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各地经济迅猛发展。沿线国家吸收中国的直接投资总量稳趋上升。由2003年至今,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总量增长70多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直接投投资战略规划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研究影响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主要因素,可以指导中国海外投资,提高资本回报率。对于促
著作权是法律赋予作者的一项排他性的权利,权利人可以排除他人未经许可使用其作品。但为了促进科技进步和繁荣文化事业,法律为著作权设立了权利限制制度,合理使用制度便是其中之一。在我国,合理使用主要体现在著作权法第22条中,该条以不完全列举的方式罗列了 12种合理使用行为。其优点是明确具体、便于适用,但也存在立法者对未来预见性有限导致司法机关面对个案时要么无所适从要么大胆突破法条文义范围的弊端,从而不利于
本文是一篇陪同口译实践报告,笔者以2018年10月10日在西部影视城的口译实践为基础,分析总结了影响此次口译质量的因素与口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笔者参考了其他学者对于影响口译质量因素的研究,并对此次口译实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此次口译实践质量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英语口音知识的储备不足、语外知识缺乏及笔记技巧欠缺。基于这三个因素,笔者总结出此次口译产出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陶丽群是一名活跃于21世纪广西文坛的壮族青年女作家,在创作中,她不仅充分发挥女作家自身女性书写的特点,又置身于时代发展的大潮,在关注女性命运和探究底层生存问题的同时,自觉地担起守望乡土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本文将通过对她的小说进行详细研读,结合陶丽群的生活经历,对她目前这十多年的作品进行整体性研究。论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以陶丽群的女性视角和立场的写作进行探析,其作品中尤为注重女性内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