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路遥的小说被大江南北的青年读者传阅着、品咂着,慰藉过一批又一批彷徨失意、柔弱无依的心灵,我想他的作品即使被誉为“新时期以来最杰出的励志教材”也不为过,然而这些青年是否也曾品味到那激励人心的澎湃背后隐藏着的灼人的欲望和对权力中心的渴望?贾平凹把路遥比作追日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这个比喻是恰切的,在密集阅读作品的和资料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沉重压在我的心上,那并不是单纯“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包含了各种欲望,它们像燃料一样推动着路遥飞奔,也消耗着路遥的精力和身体。路遥的好友,同为陕西作家的高建群曾指出,路遥最大的弱点就是欲望太多。在福柯看来权力并不仅仅指将个人意志强加于别人身上,而是弥散在社会之中,对于权力的欲望也伴生出反抗,我想路遥正是负载着这些复杂的欲望,怀着焦虑和矛盾一路从一个清朗的少年变得光环萦绕却也步履迟缓,踽踽寡行。我的论文将从权力欲望膨胀的原因、体现以及路遥建构自己欲望堡垒的方式三方面来论述分析路遥的命运悲剧。路遥一直处于边缘位置,即使他人生的每一步都在向中心艰难地迈进,可是却又每每被生活的浪头打落下来,不论在家庭、在集体,抑或出生的地域就冥冥中昭示着难以更改的边缘命运。所以路遥总是试图抓住一条通往中心的绳结,一路攀援,压上所有赌注而在所不惜。可以说,“边缘”宿命让路遥比常人更加向往权力中心。和着时代的潮水起伏,路遥想要掌控一些什么的想法愈来愈清晰、愈来愈强烈。创作道路上的成功,让他下定决心用笔打开一番天地,他把很多抱负寄予在写作上,在大多数的作品中路遥通过爱情和政治两条双行线,让文学成为一场异常严肃和沉重的战斗。通过文本细读,不难从字里行间发现路遥那颗总是焦灼的心。但小说毕竟只是停留在虚构的世界,路遥创作时,喜欢把自己一个人关起来,全身投入到自己构造的虚拟世界中,体会创世主宰的快感。而一旦从这个世界走出来,孤独便瞬间袭来,反差很大。现实中,路遥在他短暂的生命里一直在不断尝试构建一座自己的权力堡垒,无论是创作方法的选择,还是自我经典化的努力,抑或是基于传播方式的读者想象,这些都成为路遥建造堡垒的砖瓦,试图把虚拟的话语变成自己真实的力量。时至今日路遥依然具有当代的意义,他的焦虑和矛盾也有更加多元的一面。就像他在小说里喜欢反复使用的省略号,他的人生也是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