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生命态度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形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养育方式是一系列复杂活动的集合,它会对子女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可能来自某个具体的教养行为,也可能来自于父母一贯的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不仅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影响其生命态度的形成。本研究在父母教养方式、生命态度的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调查研究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生命态度的影响以及二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培养大学生积极的生命态度并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随机选取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473人,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s-EMBU)、生命态度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调查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生命态度和心理健康的状况并分析父母教养方式、生命态度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总体情况处于平均水平,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父亲受教育程度和父母职业方面差异显著,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差异不显著。2.大学生生命态度总体情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性别、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年级、专业和父亲受教育程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在母亲受教育程度上差异不显著。3.大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良好,在性别、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专业上差异显著,年级差异不显著。4.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生命态度和心理健康两两相关显著,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生命态度的形成,对生命态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积极的教养方式和生命态度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消极的教养方式和生命态度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