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方式,在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升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农村金融意义重大,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及农村地区的发展变化,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历经了多次改革。改革的举措虽然很多,但工作重点却主要围绕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的调整和完善,以及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清理整顿。改革工作过度关注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存在形态和隶属关系,忽视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对金融资源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和农村金融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走的是一条非常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强制路径”,这与我国农村经济制度自下而上的诱发性改革相矛盾。改革的结果是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难以真正体现农户的意愿和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金融自身的效率。要从根本上使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得到完善,就必须“立足需求谈发展”。因此,本文从农村金融需求视角切入,分析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将农村金融需求主体按农户和农村企业分类,按收入水平、经营状况细分,对各类主体的农村金融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接下来,本文在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农村金融供需失衡问题的症结所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分别对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印度、孟加拉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细化需求分析、考察历史现状、探求供需失衡症结、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总结出了适合我国借鉴采纳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相关做法,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以需求为导向”的研究,克服了以往在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研究中较多考虑供给而对金融需求重视不够的不足。能够使研究结论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