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观偏差自提出以来,被证实存在于消费借贷、疾病认知、商业决策等众多研究领域,但在职业决策领域还少有涉及。择业乐观偏差是指人们在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乐观偏差,具体表现为在择业过程中认为自己会经历更多的积极事件而他人会经历更多的消极事件。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从外显与内隐两个层面探讨择业乐观偏差及其可变性。研究一采用大学生择业乐观偏差问卷,探讨大学生外显择业乐观偏差。研究二以启动条件、职业词汇的不同社会声望为自变量,反应时、脑电相关成分作为因变量,探讨大学生内隐择业乐观偏差。研究三使用阈下型评价性条件反射技术,探索大学生内隐择业乐观偏差的可变性。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存在II型外显择业乐观偏差(在与择业相关的消极事件的判断中,被试认为他人更可能经历消极事件),不存在I型外显择业乐观偏差。(2)大学生存在内隐择业乐观偏差。目标刺激为高社会声望职业词汇,启动刺激为“我”比为“他”时的反应时更短;目标刺激为低社会声望职业词汇,启动刺激为“我”比为“他”时的反应时更长。(3)目标刺激为高社会声望职业词,启动刺激为“他”比为“我”时引发的N1、N2成分平均波幅更大,说明被试在“他-高声望”条件下投入了更多的注意资源和存在更大的认知冲突;目标刺激为低社会声望职业词,启动刺激为“我”比为“他”时的P2成分平均波幅更大,说明被试对“我-低声望”条件更加敏感;目标刺激为低社会声望职业词,启动刺激为“他”比为“我”时的LPP成分平均波幅更大,表明了被试对自我认知的一种乐观偏向。(4)大学生内隐择业乐观偏差具有可变性,使用与乐观偏差一致的阈下型评价性条件反射可以增强择业乐观偏差,使用与乐观偏差不一致的阈下型评价性条件反射可以减弱择业乐观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