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推行带来的中小学学位需求增长与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的中小学建设用地普遍紧张,二者的矛盾日益突出,将多种功能整合到一起的中小学教学综合体设计模式成为解决上述矛盾的方法之一。近年国家在素质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新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中小学生身心全方面的综合发展,也使得承载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针对中小学教学综合体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具有典型性的研究价值。本文以中小学教学综合体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中小学教学综合体的特征及组织结构进行研究,阐明中小学教学综合体与传统中小学教学建筑的区别;并对中小学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的构成、分类及活动布置进行梳理,创新的提出中小学教学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应来源于建筑设计中的交通空间、公共功能空间等必要空间以及屋顶平台、架空层等无使用功能的附属空间。其次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中小学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的经典案例进行剖析,总结其优缺点;并运用实地调研及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英华学校及其师生进行调研,归纳出使用者的具体需求。再次对中小学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如环境行为理论、场所理论及空间正义理论进行研究并探讨如何将其引入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学建筑综合体公共空间的四个设计原则:系统性设计原则、复合适应性设计原则、开放共享性设计原则及场所性设计原则。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创新的提出中小学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的五大设计策略:功能复合化设计策略、界面模糊化设计策略、空间领域化设计策略、意向人文化设计策略及体验趣味化设计策略,运用案例分析法及图表分析法对设计策略进行详细论述,并将设计策略运用于实际项目英华学校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中小学教学综合体公共空间设计策略研究对于同类型的设计实践具有现实理论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