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格兰天主教女作家缪丽尔·斯帕克(Muriel Spark, 1918-2006)是战后小说家中独树一帜的人物,是公认的讽刺家、超现实主义作家以及道德家。她以敏锐的洞察力、过人的才智和非凡的创作才能,不断尝试文学创作,作品涉猎广泛、体裁多样。其代表作《布罗迪小姐的青春》更是使她的写作事业达到了巅峰。《布罗迪小姐的青春》揭露了控制与反抗、虔诚与虚伪、信任与怀疑、支持与背叛等或矛盾或对立的关系。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特殊的爱丁堡背景、典型的苏格兰人的特性思维方式以及语言风格受到了评论界的高度评价。本论文则通过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以及权力与真理,权力与话语的关系来揭示文中人物关系之间所隐藏的人际关系权力网,以及由权力所引起的反抗,发现权力与反抗这种永动的并存关系和反抗的意义及局限性。布罗迪小姐作为这张人际关系权力网的核心,在论文所分析的两组权力——反抗关系中分别充当了反抗和控制两个角色。这种角色的转换使得这张权力网变得更加复杂和生动。表面上看似掌握控制权的布罗迪实际是在以这种方式进行着反抗,而无论是哪种反抗方式,她终究还是失败了。因为在强大的旧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显得太过渺小。与以往的研究有所不同,这次研究旨在带给读者一些启示。论文由六部分组成。开篇是引言,介绍了缪丽尔·斯帕克及对其作品的相关研究。第一章为本次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使得本论文在基于福柯权力理论的基础上可以更深入进行研究。第二章研究了以女校长——麦凯小姐为代表的传统教学力量如何对布罗迪帮进行规训。在这个似“圆型监狱”的环境里,传统教学的规训权力布下了天罗地网对以布罗迪小姐命名并由其领导的布罗迪帮进行无所不在的监视。相应的,哪里有权力,哪有就有反抗。布罗迪帮也对这种规训权力进行了团结式的反抗,使得传统的规训力量以失败告终。第三章中,布罗迪小姐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她成为了控制他人的力量,对于一切和她有关系的人:她的学生,男性同事,甚至宗教,都进行了法西斯式的控制,而事实上她的这种控制恰巧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对旧势力进行的反抗,所以她的这种反抗式的控制终究会遭到反抗,她所信任的学生,所爱的人以及所崇拜的上帝一个个的都背叛了她。这也暗示着她的所有努力都化成了泡影。第四章讨论了在分析完文中两组权力与反抗的关系后所得到的启示,即控制与反抗的永动以及反抗的意义和局限性。试图控制别人的人必会遭到反抗,而面对强大的传统旧势力,这种反抗的作用又注定了会以失败告终。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个人在旧势力面前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即便如此,人们也应该奋起反抗。同时权力理论的全新解读更进一步深化了对作品的认识,也为理解当代外国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