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渐复杂,加上国民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趋势加剧,商业银行受到更大的流动风险冲击。2013年,由于不重视流动风险把控,我国商业银行出现两次“钱荒”困境。自此,我国商业银行愈加重视加强流动性风险防控。为了规避流动性风险的强力冲击,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全力加速推进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从本质上看,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存量资产盘活方式,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目前,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和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关系研究尚未成熟,如何通过证券化手段合理控制与预防流动性风险,科学有效提升商业银行的资产运作水平,推动商业银行稳健前行成为了商业银行重点思考的难题。本文采用以案例分析为主,以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辅助的方法,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进行探究。首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贷资产化的相关概念、特征、分类以及二者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以Z银行为具体案例,以和萃2016-2期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例介绍Z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案例描述,将前文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中的理论在案例中展开和对应,以此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再次,案例分析部分主要探讨该资产证券化产品对Z银行流动性的关键指标——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的影响进行分析。筛选有助于合理评估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流动性风险的相关指标及数据,结合搜集所得的Z银行2008年到2017年的资产季度数据,设置两个被解释变量:流动性比例变量和存贷比变量,再引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做主要解释变量,形成初级的面板数据模型,以深入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否会大幅度影响Z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风险。经过实证探讨,发现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指标数据恰好和资产流动性比例形成正比关系,而与存贷比数据形成反比关系。所以,商业银行要注重盘活信贷资产并推进其证券化,积极避免流动性风险给银行经营运作带来巨大冲击。最后,从Z银行的案例中得到启示,并提出促进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案例分析发现,Z银行应将资产证券化作为流动性管理的新型工具,扩大资产证券化规模,谨慎不良资产的选择。继而以小见大,引申至我国商业银行范畴,应继续扩大资产证券化试点范围,加强二级市场流动性,促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鼓励创新资产证券化类型,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降低和流动性风险控制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