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教育始终发挥着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作用。义务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从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看,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问题。对于地处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为“宁夏”)而言,农村地区尤其是南部山区存在许多适龄儿童无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更是困难重重。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研究虽然成果颇丰,但大多研究较为宏观,对于局部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尤其是涉及宁夏这样的贫困落后地区教育投入问题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公共物品理论、教育财政均衡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城乡二元理论等理论,使用宁夏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省级时间序列数据和区县级面板数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定量分析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宁夏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支出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本文利用宁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财政投入的省级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宁夏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支出的现状。本文发现:宁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事业性投入则呈现下降趋势;对教育经费支出而言,宁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实际支出和预算内支出总额也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事业型经费支出占比波动上升,基建和专项支出占比波动下降。第二,本文通过对宁夏农村各区县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公用经费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相关系数和弹性系数的测算,发现宁夏农村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并不满足财富中立和财政中立,且宁夏农村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支出对地方财富水平和财政能力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无论是生均预算内教育公用经费还是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宁夏农村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财富不中立的程度要远远高于财政不中立的程度。第三,本文基于县级层面数据,使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和系统广义矩佔计方法的估计结果表明,宁夏农村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公用经费,均不满足财富中立和财政中立,且宁夏农村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财富不中立的程度要明显高于财政不中立的程度。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的程度越高,政府汲取财政收入的能力越强,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水平越高。此外,财政转移支付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对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项转移支付占财政转移支付的比重对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最后,本文指出宁夏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一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且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偏低甚至出现下降;其二是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区域内部差距十分明显,城乡差异依然显著,同其他发达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差距逐渐拉大;其三是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水平的依赖程度过高;其四是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促进功能并未有效发挥。基于以上研究,文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将宁夏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从区县级上移至省级,充分发挥省级政府对宁夏农村义务教育的统筹作用,不断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贫困落后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推动和落实“义务教育经费可携带”,建立“钱随人走”的经费保障机制;三是加快建立、完善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宁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提高宁夏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比重;四是健全宁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用规范的教育财政制度保障宁夏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