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泉州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山峦起伏,地势不平,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海区域经济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山区与沿海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山海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反而有所扩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因而,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运用财税杠杆及管理手段,促进山区与沿海之间优势互补、加强合作、互惠互利,是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本文要着力研究的中心课题。本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系统论、实证分析、比较分析及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泉州山海实际,剖析山海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并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提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本文通过福建、浙江、广东三省分别实施山海协作战略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山区与沿海的区域协作是双向、互补、双赢的,不是一方给另一方的施舍或赠与。只有让山区和沿海之间的资源优势“流动”起来,才能实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从而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不是一篇经济学学术论文,而是一篇公共管理应用论文。本文运用经济学、管理学观点,针对泉州山区沿海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提出政府所应承担的职责和应采取的对策。本文主要结论:⑴山海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是综合性、多学科的研究课题。⑵政府在山海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⑶泉州山海之间的经济融合亟需加强。⑷制定山海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划十分重要。⑸“外引内联”是实现山海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⑹山海经济协调发展要以政府为主导、多种力量形成合力。实现山海经济协调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的政府的区域规划和和资金投入、教育医疗单位的对口支援、企业的投资合作及农业、旅游、科技协作等。因此,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发挥山区与沿海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凝聚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促进山海协调发展的整体合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公共管理理论知识,较为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泉州在“十二五”甚至更长时间内山海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不仅是公共管理学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运用,而且对地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具有较完备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