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与安南藩属关系研究(1368-1662)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hush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与安南的藩属关系是中国古代中越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两国关系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极为复杂、曲折的局面。因此,加强对明朝与安南藩属关系的研究,进一步厘清这一时期双方藩属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背景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并以此为个案,深入探究藩属体系的特征和内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七章。前六章以时间为主线,梳理并将明朝与安南藩属关系发展分为五大的阶段:第一阶段自洪武元年(1368年)至建文四年(1402年),是明朝与安南藩属关系的确立阶段,这一阶段,明朝继承了元朝与安南的藩属关系,并进一步完善了双方的朝贡制度。第二阶段自永乐元年(1403年)至洪熙元年(1425年)是明朝与安南藩属关系中止的阶段,这一阶段,明廷出兵安南并“郡县”其地,对安南进行直接统治,但这种尝试最终失败,以明朝势力退出安南而告结束。第三阶段自宣德元年(1426年)至正德十六年(1521年)是明朝与安南藩属关系的恢复与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明朝与安南后黎朝恢复并维持较为稳定的藩属关系,并且成为明朝东亚藩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南也在东南亚诸国间建立了以自身为核心的“亚藩属体系”。第四阶段自嘉靖元年(152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是明朝与安南藩属关系的变革与衰落阶段,这一阶段,一方面明朝一直面对着一个四分五裂的安南国,另一方面明朝本身也在经历从强盛到改革与衰落的阶段,因国力的不断衰弱与北部边防压力的逐渐增大,藩属体系受到严重冲击,导致明朝对安南的政策不得不转向务实,采取了“不拒黎、不弃莫”的双重承认政策。第五阶段自崇祯十七年(1644年)至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是明朝与安南藩属关系走向终结的阶段,这一阶段,南明为了获得安南的援助而尽力维持与安南的藩属关系,甚至不惜以拉拢、讨好的手段获得安南的支持。但当安南方面看到清朝逐渐消灭南明势力、一统天下已成定局之时,其对南明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并转而与清朝合作。明清易代的历史变局一方面使得清朝接收并巩固了明代确立的藩属体系,另一方面也深刻影响了清代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第七章则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相关前人研究成果,论述中国明代藩属体系的基本内涵与时代特征。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明代治边理念和边疆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明朝与安南乃至周边其他国家互动的角度出发,将明朝与安南的藩属关系置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重新梳理明朝与安南藩属关系的发展脉络与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明朝与安南藩属关系各个阶段的特点、背景和影响,总结明代藩属体系的基本内涵、作用和意义。经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明朝继承并遵循传统封建王朝所构建的藩属体系,构建了以明朝为中心,以封贡为纽带,以保藩固边、厚往薄来、字小事大、兴灭继绝与不治夷狄为基本内涵的礼法体系,处理与安南的政治关系,维系两国的“君臣”关系和以明朝为核心的华夷秩序,体现了明朝与安南的藩属关系仍是一种重礼法而不重征讨、重德治而不重武功的“中心”与“边缘”、“华夏”与“四夷”的礼治体系。其次,在整个明代的藩属体系下,明朝与安南都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内外局势,导致双方在博弈和冲突中不断调整双方的藩属关系,并呈现出特有的时代特征和自身发展的特点。从双方各自的立场来说,双方对“华夷”身份认同的区别导致了双方观念与立场的冲突。从双方的互动过程来说,是以政治实力和国家利益作为首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安南对中原王朝的态度呈现出“服从-冲突-挑战-服从”的过程。从双方面临的外部局势来说,16、17世纪的早期全球化时代导致以中国封建王朝为主导的传统东亚藩属体系遭受到了剧烈冲击。其三,明朝对安南视为重要“藩属”并持以“羁縻”之策的态度,与安南对明朝的“交邻”理念,在不断的互动与冲突中,共同维系了以中国为主导、以藩属礼制为原则、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以控制为手段、以现实利益为实质的藩属关系,并在传统“天下秩序”向近代全球化“列国”争霸局面转变的过程中,对东亚藩属体系形成了剧烈冲击,这种深刻的变革对此后清朝与安南关系的发展模式乃至近代以后的中越关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无取向硅钢作为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中使用的重要软磁材料,是电力、通讯、军事工业和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基础材料之一。无取向4.5wt%Si钢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软磁性能。为了满足当前高频率电机的需求,需进一步提高强度,改善磁性能。通过添加Cr元素能够大幅度提高无取向硅钢的强度,并通过调整轧制、退火工艺等手段,来实现磁性能的优化。mpa本文以两种成分的无取向4.5wt%Si钢为研究材料,对其分别采
<正>相关研究表明,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体质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严重不足,归根到底是由于他们在幼儿期未得到科学引导,没有培养运动兴趣,未能养成积极健康的运动习惯。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及心智发育的关键期,参与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还能使幼儿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养成平等竞争、团结协作、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因此,深入探究幼儿体育运动兴趣
期刊
教育惩戒是纠偏学生失范行为、引领学生健全发展的干预措施。从根本上讲,当前教育惩戒的现实问题主要归结为师生主体间性关系不明确。具体来讲,儿童客体化是教育惩戒失去本真意涵的主要原因,师生关系对抗是教育惩戒的根本阻碍,教师霸权是教育惩戒产生的偏差性目标。师生关系应回归主体间性的本质属性,从主体间性理论出发,立足于平等、交互、共生三个核心概念,从前提性、路径性、诉求性三方面建构教育惩戒突围的基本路径。
对于一些特殊的地形、复杂的测绘项目,采用传统的测绘方法是不可能完成测绘工作的。在建筑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应用于数据采集、土质检测、变形监测和定位测量,体现出数据完整、结果精准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优势。数字测绘的应用形式包括原图数字化、地面数字测绘、GPS测量测绘、数字地球和数字化测图。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绘制的数字化图纸以及建立的模型等,不仅更便于使用,同时能够对施工效果进行有效监督。
H13钢(4Cr5Mo Si V1)是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热作模具钢,通常可用作热锻模具、压铸模具以及挤压模具等典型的热成型领域。苛刻的服役环境对模具及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模具钢材料的性能与其热处理过程密切相关,热处理工艺的不同会改变材料的微观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进而直接影响模具产品最终的使用性能及服役寿命。因此,系统了解热处理过程对H13热作模具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揭示
"新医改"包括许多重要措施,其中,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可以解决居民的就医困境和"看病贵、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如果要解决患者就医拥堵、医疗效率低和就医开支大等问题,分级诊疗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在具体建设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文章从就医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开端,对此进行分析,阐述其内涵和发展现状,并从这一基础出发,剖析在分级诊疗建设中各
目的:在充分保护种植体表面微观结构的前提下,为了预防种植体周围组织炎症的发生提高临床上种植义齿修复的成功率,本实验主要通过将医用纯钛试件抛光至镜面状模拟基台在其表面构建抗菌涂层:聚二甲基硅氧烷-葡萄糖酸氯己定(PDMS-CHXG),实现基台表面的抗菌化处理。评估涂层构建效果及研究不同浓度CHXG溶液的抗菌性能。材料和方法:1.将纯钛试件逐级抛光至7000目达到基台的镜面状,清洗干燥后碱化处理,采用
情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孩子的自我认识与行为意识正处于逐渐形成时期,游戏成为低龄幼儿学习与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运用游戏使幼儿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幼儿的情景参与,能够培养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情景游戏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做中学"的有效性,会对幼儿以后终身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文章以广州市大坦沙东北地块为例,对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基于雨水空间调蓄的海绵城市建设进行评估,探讨了海绵城市建设雨水调蓄空间的三种计算方案,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削减率进行复核。结果表明,按硬化面积指标体系复核计算的调蓄容积最大,项目地块需设置7 655.73 m3雨水调蓄设施,等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98%,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为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