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恢复发展,清代全国农村集市进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各地集市数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集市的网络结构更加明显,集市贸易更走向专业化方向,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勃兴时期。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经济理论的研究,农村集市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涌现了大批成果。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导致了各地集市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江南集市研究相对活跃,而北方则甚少。同一地区又存在一定差异,华北地区的山东、河北的集市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山西则涉略甚少,而具体到晋中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研究晋中地区的集市发展变迁有助于丰富该区域集市研究。文章主要着眼于晋中集市格局和辐射区域的研究。在叙述这两个重点之前,文章又着重论述了晋中地区的人口变化、村落分布和道路交通,为集市变迁作一铺垫。文章将集市格局分为三个部分来探讨。第一个部分是集市的分布和变化,主要是从集市数量上来分析清代晋中集市变化情况,如从清前期到清中期集市在数量上是增加还是减少?具体增减数如何?第二个部分是从集市的开市频率来分析集市的变迁,倘若一个地区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市场交易扩大,进而农村集市贸易兴盛,而完成日益扩大的交易量一方面是增加集市数量,另一方面则是增加集市的开市频率。因此,文章对集市开市频率及其变化做了重点分析。第三部分是庙会。庙会是农村集市的另一种形式,在清代得以迅速发展,庙会数量的增加和会期延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区域商品经济的发展。纵观清代晋中集市,其数量和集期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庙会似乎异常繁荣,因此,仅仅研究集市的数量和集期并不能完全代表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故研究集市的另一种形式—庙会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清代《太原府志》、《平定州志》、《汾州志》、《寿阳志》、《介休志》、《平遥县志》、《祁县志》、《榆次县志》等方志,以及《山西通志》、《晋政辑要》、《清实录》等文献,努力从史料中静态地描述和介绍来寻找集市变迁过程,这是文章的基本任务和目的。文章运用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从众多的史料中寻找合理成分,通过相关数据动态地分析集市变迁。根据以上方法和数据分析,在一定时期内,晋中地区的集市数量的增减和开市频率变化,以及影响其变化的原因。